01
被折叠的生鲜小店
2018年,我有一次出差到深圳,看到深圳有很多马路边的生鲜小店,店里的购物环境舒适,菜的品质看上去也不错,目测到店购买的人也不少,就想着改行做生鲜生意。
回到桂林后,我将原来的那个日用百货小卖店和后面的一间库房打通了,总共也有20多平米了,改成了一家生鲜店。接下来,我在别人介绍下接洽了几个农户,约定好每天从他们那里进新鲜的蔬菜瓜果。
此后我的工作日常是: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5点多拖着菜从农户那边回到小区,菜到店后夫妻二人连水都不敢喝一口,就忙着卸货、分类、摘叶、清洗、上架,赶着在7点前开店。
可能是因为我店里卖的菜还算新鲜,价格也算公道,做了几天,过来光顾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开店的第一个月,净利润差不多有两万。
我很满足,开生鲜店累虽然很累,但是小富即安,总算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可惜的是,这样的日子只维持了差不多一年多。
2020年初,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可怕的疫情无声无息的来了。然后,整个小区实行封闭化管理,我好不容易积累了一年多的货源和客源一夜之间全部断掉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互联网巨头的团购app开始崛起。互联网巨头们有自己的产品线,有自己的骑手,虽然他们的价格比批发市场要贵不少,但是能保证在特殊时期送货上门,很快,很多人都选择了通过团购app购物的方式。
我曾经以为,眼前的黑它不叫黑,眼前的痛也不叫痛,所有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因为生活总得继续,疫情好转后人们总得到店消费。
所以,眼看着疫情形势慢慢好转后,我的生鲜店也重新恢复了进货。但是却发现,经过疫情期间这几个月的市场教育,很多人的购买方式真的发生了改变,从社区团购app下单仍然是很多人买菜时的首选。
这是非常可怕的,因为这意味着像我这样的小商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时代给淡忘了!
当我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每天烂在店里的菜越来越多时,之前和我合作的农户已经不给我进货了。他们说,有些社区团购平台进货量比我大得多,做他们的生意都忙不过来呢。
我这才意识到,虽然很想苟安于世,但我还是被这个互联网时代给抛弃了。套用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的说法,我的这家生鲜小店被“折叠”了!
02
身兼5个团购平台的团长,
我一个月的收入有多高?
后来,经常有团购平台来找我,游说我给他们做团长,我很清楚,他们是看上我这个20多平的小店了。
但是对于我而言,再开生鲜店已无可能了,生活还得继续吧,就选了5个团购平台,做团长。
做了团长后,我明白了一件事:团购的底层商业逻辑是很变态的,这个业务要想做开,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平台不送货,而是得用户自己去提货。从本质上说,这个商业模式比菜市场和生鲜店还要落后得多。所以,为了弥补商业模式上的落后性,现阶段团长这种连接平台和用户的业务就出现了。
团长的工作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各个团购供应商送货后按团购名单分类装好后,等人来拿。
这时候,我那个20多平的店子就发挥用处了:平时可以卖日用品之外,将大家团购的东西放在店里,等着大家上门取走或抽空为他们配送到家。
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平台的团长?原因很现实:团长太不值钱了!
社交团购兴起的大背景下,身边的团长越来越多,每一个便利店、彩票店、小卖店、驿站、理发店、房产中介、药店里……都住着一两个不带一兵一卒的被生活压迫得伤痕累累的团长!
团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赚差价。
比如说,一桶4L装的金龙鱼黄金比例食用植物调和油,团购平台给其他人是45元,给团长的价格是40元。但是,同样的东西,一般电商平台上卖的是48.5元,也就是说,就算现在团购平台卖给别人的价格是45元,也要比那些没有品牌的生鲜店和菜市场里的实体店要便宜——由此也可以看出,随着团购的兴起,生鲜店和实体店的生意还会越来越不好做。
团长的另一块收入,是平台返点。当初有些平台让我做团长时,都许下了最高可以返10个点的诱惑。但是到最后,所有平台真正返给我的无一例外的都远远低于这个数。
当然影响最大的是,团购平台是只进不出的,它们不会向团长提供包装袋、冷藏等补贴,所有这些直接影响到用户购物体验的用品,都得由团长自己掏腰包解决,扣除了这些费用后,团长的所得也所剩无几了。
就像我,说是做了5家团购平台的团长,每天恨不得有分身术一样忙得天昏地暗的,一个月却连6000元都赚不到!
03
团购“杀熟”不可避免!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团长,我现在算是对社区团购这个行业多少有些了解了。
社区团购现在这么火,其实都是背后的资本给推起来的。互联网巨头想做成一件事,必然会从一开始就将补贴做到极致,1分钱买1斤鸡蛋,1分钱换1打牛奶,1分钱钱任选1捆蔬菜,当这样的诱惑遇到刚需时,真的没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了!
还有,这些互联网巨头为了宣传自己在价格上的优势,对资源的使用也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早上进电梯时电梯里有他们的广告,上公交时车体外面有他们的广告,中午点外卖时页面上跳出他们的广告,晚上入睡前想听个相声还是1分钱买1斤鸡蛋的广告!
先用补贴让利的手段把用户吸引过来,已成为互联网巨头们打开一个陌生市场时屡试不爽的手段。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大批小商小贩都熬不过价格战,就像我这样,本来靠着生鲜店生活得好好的,现在不是也成了替平台打工的团长了吗?
说一件真事:我们小区有一对老年夫妻,老白夫妇,之前两人在外地打工几十年,辛苦了一辈子,前些年叶落归根,拿出两人这些年所有的积蓄,在小区盘下一家15平左右的小卖店。
老白今年63岁了,他在外面这些年学了一手绝活:煮茶叶蛋,他家做的茶叶蛋,用料足,味道醇,吃起来那叫一个唇齿擒香!
生意好的时候,老白他们家一枚卖1元的茶叶蛋一天可以卖出200多个。
团购狂潮起来后,就没有人过来买他家的茶叶蛋了,老白很纳闷,有一次问一个熟识的主顾,人家说:大爷,人家网上卖1分钱一个茶叶蛋呢,味道是比你老家的差点意思,但是架不住便宜啊!
1分钱一个的茶叶蛋?老白想不明白,超市里的生鸡蛋一个都得好几毛钱呢!网上那些龟孙子怎么赚钱啊?
老白老了,他不明白这世上还有一个叫培养用户习惯后杀熟的东西,现在卖一分钱一个的茶叶蛋,先给你好吃好喝的供养着,等到很多人都跑过来抢一分钱一个的茶叶蛋了,到时候怎么定价,怎么提价,就完全由人家说了算了。
因为团购平台都不是活雷峰,最终平台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还要大笔大笔的赚钱,所以从一个长期趋势来看,平台在培养了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买菜的习惯后,下一步,大数据杀熟势在必行。
到时候,会有更多的菜市场、路边摊、社区小店里的“老白们”在互联网巨头们还没有开战前就变成一缕缕的炮灰——而这,是一定会发生的!
人总会老,我们都会是老白。
注:文/电商君,文章来源:电商报,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文章来源: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