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棉花狙击战”的背后:定价权拉响警报 谁是真正赢家?

亿邦动力网 2021/04/03 17:50

【亿邦原创】H&M“碰瓷”新疆棉事件余震未消,关于棉花全球供应链的博弈浮出水面。

“幕后推手”BCI(瑞士良好棉花发展协会)仰仗22%全球棉花产量的控制权,试图通过禁用新疆棉花排斥中国供应链。

但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对此事的巨大反弹,恐怕是BCI、H&M以及其他国际品牌始料未及的。

作为全球第一大棉花消费国以及第二大棉花生产国,中国具有从棉花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条。亿邦动力通过访问棉花企业、面料商、服装品牌商了解到,新疆棉事件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短期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国内棉花采购量增加、内销订单增加、国内品牌认可度增加等多重作用下,BCI取消新疆棉花担保认证,并未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产生实质影响。

当然,这次事件会倒逼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链升级,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强化国际话语权,对中国品牌服装(新国货)来说,也不失为一次成长壮大的机会。

新疆棉企:棉花价格经历了过山车

新疆尉犁县众望工贸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是从棉农手里采购棉花,加工成皮棉、棉被等产品后销往国外。

该公司负责人张彪告诉亿邦动力,中国棉花相对全球的价格来讲是比较贵的,单纯出口的话并没有价格优势,“所以我们是先订购棉花,加工成纺织品再出口”。

他已经连续两年从当地农民的棉田收购棉花,自BCI宣布对所有新疆棉企无限期取消担保认证后,他便失去了出口的机会,很多品牌商不再从张彪的工厂购买棉花产品。

张彪表示:“我们把棉花绝大部分都卖掉了,所以目前对我来讲影响不是很大。”

中国棉花协会资料显示,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产棉区,年产量在500万吨左右,占到国内棉花产量的80%。而中国是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产棉国。2019-2020年度,印度、中国、美国、巴西棉花产量分别为642.3万吨、593.3万吨、433.6万吨和300万吨。

仅新疆的棉花产量便能超越美国,新疆棉花生产对全球棉花产业的影响力可见一斑。若以2019-2020年度全球共计2659.2万吨的棉花产量计算,新疆棉花产量全球占比为18.80%。

BCI操控棉花供应链分为两部分:其一,直接影响已经加盟的成员企业对棉花的定价;其二,拉拢更多非认证企业,对棉花的采购价与供应链进一步形成合围之势。

早在自2020年8月,BCI宣布对所有新疆棉企无限期取消担保认证后,棉花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波动。

刚开始时,棉花价格急速下跌,因为大家对未来的消费预期感到害怕;后来发现市场还有比较大的需求和想象空间后,价格又开始慢慢回升。再后来,加上全球经济的复苏刺激,消费又开始旺盛起来,出现一波较高的消费热情。

2020年棉花最高价格出现在一个月前,上冲17080元/吨。前几天因为“新疆棉事件”舆论发酵,回调了2600元,跌到15000元/吨以下。

如果没有清理完库存,也没有做好套期保值及风险管控的话,企业将会面临很大风险。假如手里有一万吨棉花,预计要损失2000万元。

“一个月下跌2600元,基本上抵消了过去7个月的涨幅。”张彪介绍说,波动幅度很大,因为市场对未来的消费需求有太大的不确定性。目前下游客户如纺织厂也不敢大量采购棉花,有些客户甚至已暂停采购。

当新疆棉花供应量减少时,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巴西等棉花出口国必定会收益。

BCI的2019年报告显示,其计划2020年底供给全球30%的棉花产量——当某一个机构掌握一种商品30%的供给量和10%的采购量,就可以主导该种商品的定价权。显然,BCI正在触及这条定价权的“警戒线”。

面料商:客户要求使用新疆棉

“对于我们面料商而言,选择哪个基地的原棉由我们自己决定,因为下游客户只看面料是否达标。”佛山精度市场总监叶李雄介绍。

“新疆棉花事件”之后,很多品牌商客户已经明确向面料商提出要求,尽量采购新疆棉,至少是国内棉,不要使用进口棉。

叶李雄表示,他们公司主要客户为国内品牌,因此过去以国内采购为主,尤其新疆是重要的采购产地。因此,这件事情不会对国内品牌供应链产生太大影响。

“对于我们业内人士来说,大家都比较淡定,没什么波澜,只能说促进大家更团结而已。”叶李雄说。

不过,对于主要客户为国外品牌、成衣消费市场在海外的面料商来说,使用进口棉而非新疆棉,主要考量是成本,进口配额内采购进口棉花价格更有优势。

中国棉花协会数据显示,在2020-2021棉季,中国棉花产量约为592万吨,同期进口棉花量198万吨,中国棉花消费量为799万吨。国家对棉花进口采取关税配额制度,配额内进口的棉花征收1%的关税,对配额外进口的棉花征收76%的关税,2019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89.4万吨。

因此,这些面料商和加工厂短期会受到一定冲击。新疆棉不能用,进口棉和进口纱难度大,原料获取不及时,面料无法按时生产出来,最终导致他们接国外订单难度加大。

“但工厂总要生存,这可能会让外销品牌工厂被迫转移生产内销订单。”叶李雄表示。

内销市场的蛋糕就这么大,分的人多了,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利好在于消费者自发抵制国外品牌,内销品牌的需求量会增加,蛋糕也会变大。

对于面料商来说,当下国内客户订单强调使用新疆棉;但长期来看,客户的核心考量是面料的性价比,这与棉花不同等级的价格相关。比如细绒棉和长绒棉价格肯定不一样,如果都是长绒棉,新疆的长绒棉还是印度的长绒棉其实差不太多。

据了解,过去新疆棉在异性纤维,即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的处理上不如澳洲棉花,因此,面料商在制作纯白面料时偏好使用澳洲棉花,而新疆棉近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3月27日发布声明,特别指出在新疆等地生产符合终端用户需求的中高端品质棉花,推动我国棉花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中国棉花自有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品牌商:国货品牌迎来发展契机

国际服装品牌的供应链布局,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举例来说,早在2012年,阿迪达斯关闭苏州一家拥有15年历史的自有工厂,转而选择供应链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

中国棉花基地除了新疆还有河北、江苏等地,新疆棉占比超过50%。从质量上看,新疆处于地球高纬度地区,日晒充足,棉花品质有保障。

“目前新疆棉出口量占比40%,如果海外品牌不再采购新疆棉,国内品牌是否能够完全消化不能从单一维度做判断,这是整个贸易的平衡问题。”汇美集团副总裁曲晶对亿邦动力表示。

新疆棉出口减少,国货品牌并不会受到影响,反而是一个把市场做大的机会。

安踏、鸿星尔克、海澜之家、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十余家中国品牌先后发声支持新疆棉花。

“目前,90后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国潮品牌,也才有了完美日记、花西子这些国货品牌的生存和崛起空间。”曲晶认为,国货品牌此时更要踏踏实实做好产品,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比如,茵曼本身是一个做棉麻制品的品牌,所有面料里棉织品占比70%,在这70%的份额中有80%是新疆棉。“我们要做的是,让给消费者想购买棉麻产品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优衣库、ZARA这样的国际大牌,而是茵曼。”曲晶说。

过去,从棉花到品牌商,其间要经历采购商、贸易商、面料商等多个环节,处于下游端的品牌商只需要向上游供应商端采购面料,然后再做版型设计,再做成成衣即可。“新疆棉事件”也在激发更多下游端的国内品牌商对溯源有更强的诉求。

品牌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必须通过色牢度、舒适度、耐磨度等方面的管理,按照管理体系向上游筛选供应商,再由面料商向上溯源,找到好品质的棉花。比如茵曼正在计划建立自己的优质棉田。

“我觉得接下来,关键是新疆那边怎么提高工艺。就是说采完棉花之后把质量提上去,真正打出优质的高价棉花,我觉得这是一个趋势,这是我的一个判断。”曲晶说。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