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这次是来真的了。”
张平是一次性餐具批发商,12月1日,海南全面施行“禁塑令”,开响了限塑令第一枪。他赶到海南,眼看着监管机构把超市里不合规的塑料餐具勒令下架,并且禁用了奶茶店里那些不合规的塑料吸管。
在许多业内人士眼里,这次的限塑令远比12年前的严格。
但张平内心是矛盾的,一边是由上至下的政策大山,餐饮行业面临着史上最严苛的塑料变革,他必须转型代销环保产品;另一边,是采购价格倍数上涨,传导至下游的小商家们依然不愿自讨腰包为环保“买单”,这些“昂贵”的材质,成了烫手山芋。
售价最低,存在感最弱的吸管,成了最严限塑令的风暴眼。
星巴克早从去年就替换上了纸吸管,麦当劳用直饮杯盖代替吸管,喜茶、奈雪也打出“爱护地球”的口号,把纸吸管作为环保行动的入口。
淘金先富卖铲人,吸管之于新茶饮、咖啡行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当最严限塑令迎来倒计时。
01
为什么这一次是吸管?
“吸管其实是情绪的出口。”双童吸管创始人楼仲平语重心长的说。
2018年,一张海龟鼻孔插着吸管的图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英国女王为此下令取消塑料吸管的使用,也掀起了欧盟史上最严格的限塑令。
这是吸管第一次被钉上环保的十字架。
但对于国内很多人来说,他们从未像现在这么关注过一根吸管。从今年初开始,火热的咖啡与茶饮店都和塑料吸管说了拜拜。星巴克与喜茶都用上了纸吸管,店员不厌其烦的交待顾客为了保证吸管状态要尽快饮用,蜜雪冰城也停用了标志性的塑料红吸管,更换为环保纸吸管,麦当劳干脆取消吸管,说自己为了地球不“管”了……
这指向的,正是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最严限塑令”,全国范围内的餐饮企业都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塑料制品累计产量8184万吨,其中塑料吸管近3万吨,约合460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
换个角度看,塑料吸管其实只占到塑料制品的0.03%,为何却成了环保的第一入口?
海龟的图片的确让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吸管身上,但情绪之外,也有很多现实的考虑。
相比12年前的限塑令,新限塑令的设定更为有效具体。当时只是要求超市塑料袋要付费购买,但几毛钱的定价很难让人产生感知,反而用花钱买了“心安理得”。新的限塑令从餐饮行业入手,并明确表示限制的是不可降解塑料,这更多是在推动产业端的变革。
而吸管的环保革命基本诞生了两种产物:纸吸管和聚乳酸(PLA)吸管。
纸吸管顾名思义是纸做的吸管,聚乳酸则是一种生物降解材质,从淀粉和玉米等粮食中提炼出来,在堆肥条件下45天就能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环保令下,这种材料价格水涨船高。从2018年初1.8万-1.9万/吨,涨到3万/吨,目前,差不多到了4万元/吨。
传导至下游,则是采购成本的成倍增加。双童吸管CEO李二桥介绍说:“普通塑料吸管出厂价在3、4分钱一个,做成纸吸管就变成了1毛钱,做成聚乳酸的话可能就要1毛5左右了。”
整整翻了4倍。
这也意味着,所有餐饮相关的塑料制品都将面临同样的价格翻倍,那么单价最低的吸管,或许就成了最容易踏进环保的门槛。
02
“鸡毛飞上天”的吸管
其实吸管的诞生跟环保没半点关系。
杜甫曾写下:“黄羊饫不膻,芦酒多还醉”的诗句,这里的“芦酒”说的就是用芦苇杆喝的酒,美国人也曾用麦秆喝酒,这些天然的材质成了吸管最早的雏形。
现代意义上的吸管,是被塑料定义的。塑料吸管本身不透水,可以更轻薄,制作成本更低。而且塑料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让吸管做出各种有趣的形状和颜色。
回溯吸管行业的发展,也像塑料一样,低门槛、低成本,却创造了许多可能性。
国内吸管的主产地在“小商品之都”义乌。楼仲平回忆,1993年,自己还在经营档口,卖纸杯、吸管等一次性用品,当时整个义乌都是家庭作坊的模式,吸管这种小商品也不例外。
“一个做吸管的人要去做假发,说16万买来的设备5万就卖给我,还附赠技术员,我答应了,就进入了吸管这个领域。”
“前店后厂”的模式做了很多年,1998年一场经济危机,原材料从4500上涨到9000,吸管作坊们顶不住压力,楼仲平反而借机把90%的吸管厂都收购了,许多报道中给他冠予了“吸管大王”的称号。
“其实从没有真正的第三方来统计过,对于我们这种小产业来说,财务统计成本都是极高的。”楼仲平告诉「电商在线」。
毕竟一直以来,吸管都是以商业附属品的身份存在。楼仲平介绍,整个吸管产业的年产量在3万多吨,其中六成是工业配套产品。也就是我们买牛奶、饮料的时候,盒上附赠的吸管,但它并不会作为单独产品流通,而是出自代工企业。剩下的四成,则是以双童为代表生产流通性吸管的企业。
但这样一个“附属品”,依然创造了可观的价值。正如媒体喜闻乐见的那样,靠每根利润不足一厘钱的吸管,双童年销售额达到了2亿。
03
像口罩一样疯狂的吸管
“我选择性的规避掉了大客户,大客户意味着被动、没有议价权。”楼仲平深知小利润带来的价值,因此从2004年开始,他脱离传统模式,放弃大客户,转为创新为小客户的原则,走品牌化道路。
他别出心裁地提出了“小客户原则”:即最大的客户订单也不允许超过双童年产量的3%,否则宁愿放弃,使得企业不再受制于某一两个大客户,增加了行业话语权。
但一个吸管如何品牌化?在2003-2005年期间,楼仲平推动研发了许多创新型的吸管,从材质到造型,比如我们在酒吧经常看到类似眼镜的吸管、带着卡通玩偶的吸管。直到现在,他们拥有全球塑料吸管行业三分之二的专利,包揽制订了全球吸管行业的所有标准。
品牌化意味着扩大天花板,比如一个卡通儿童吸管,可以卖到8元一只,对比几分钱一只的塑料吸管,价格翻了数百倍。
不过吸管行业几乎没有壁垒可言,模仿一个外观非常容易,想要入局也就是买台机器就可以搞定,楼仲平甚至多次坦言,吸管并不是一个好行业的观点。
恰恰是环保政策的推动,给吸管产业带来了几次转折点。
2007年,一纸限塑令下达,让塑料行业的布局悄然改变,在此之后的12年里,中国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翻了4倍,总数超过300万家。
这个过程中,吸管还是“边缘者”,没人注意到这个“附属品”,但楼仲平却开始了环保化改革。
“塑料吸管被取代是早晚的事”。
到了2018年,欧盟限塑令下达,国际餐饮巨头带动了吸管大换血,也改写了双童吸管厂的订单。
2018年5月,双童可降解吸管的销售量,比过去十三年的总和,还要多。2006年之前,这类吸管占双童总订单量不到1%,而2018年一下增长到55%。
国外对可降解吸管的需求暴增,传导回国内市场反而成了风口。因为门槛低,大量工厂转型生产纸吸管,短短一个月内就增加了1000多家吸管厂。但所谓的“风口”更像是贸易商们吹出的泡沫,他们在工厂间反复询价,无形之中让1份需求变成了10份。结局就是大量工厂在第二年倒闭了。
这像极了今年上半年的口罩厂们,纷涌而至,又仓皇而逃。
04
限塑令下吸管众生相
“最近吸管行业群里有些人订单增加,有些人还在出售机器。”李二桥说。
眼下的关口,吸管厂们再谈转型升级已经来不及了,还在原地踏步的小厂只能“卖身”,有条件做环保吸管的企业反而可以享受产业转型带来的福利。在李二桥看来,今年公司迎来50%的增长已是板上钉钉。
双童目前6个车间,只有1个还在生产传统吸管。年初,楼仲平花了大力气把厂子里的老机器当废铁卖掉了,曾经十几万一台的设备,如今只能1.5/斤甩卖。
“不当废铁卖根本没人要。”
吸管新秀也在这个时刻开始冒头。一家叫恒昇的吸管厂,已经在去年跑出了高达千万美元的销售额,拥有100多条先进的生产线,并且今年7月完成首轮超5000万融资。
“2017年,我真正进入纸吸管赛道时,国内市场其实非常孤独。而且,不管是原料商,还是消费者,都对我们做的事都无法理解,所以那时主要做国外市场。但2018年,星巴克宣称未来两年要用纸吸管全面替代塑料,并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时,我预料到国内纸吸管市场快要被打开了。”恒昇纸吸管创始人兼CEO石杰在接受采访时感叹,两年不到的时间,纸吸管已经从台下“搬”上了桌面。
今年7月份,“限塑令”颁布后,一家知名投资机构立即主动找上门来,石杰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投资人看重的无疑是吸管背后的大市场:麦当劳宣布其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约400吨;而星巴克在中国地区年消耗塑料吸管也在200吨左右;另一组数据是,2019年全国塑料吸管产量近3万吨,约合460亿根,人均使用量超过30根,
被大量使用的吸管,反而成了衡量企业环保力度的标尺。喜茶公布截至2020年6月,全国门店已经减少使用塑料吸管超过1100万根。奈雪的茶也表示,今年国庆小长假消耗纸吸管超过100万根,减少使用超过134万根塑料吸管。
实际上,奶茶企业已经成为吸管厂最重要的客户。楼仲平说到,以前50万的订单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大了,现在国内的大订单已经可以到300万-500万。奶茶企业上千上百家的门店布局,自然抬高了采购成本。
“今年国内可降解吸管的市场应该会扩张到80%,剩下的20%依然会存在,因为限塑令目前只集中在餐饮企业。”楼仲平说。
更重要的是,可降解吸管意味着销售价格翻了3倍以上,规模效应下,许多小商家还是难以承受。
“许多代理商拿货的时候都在犹豫,甚至本来拿了可降解的样本,又回来找塑料吸管,因为太贵了,他们也卖不动。”李二桥明显感觉,虽然生产端对可降解的未来信誓旦旦,但代理商们对限塑令下的未来还是犹豫不决。
05
吸管化身流量入口
更重要的是,环保问题在吸管身上并没有最优解。
虽然国内外公认纸吸管和PLA作为可降解吸管的代表,但从生产和原材料来看,也并非完美的选择。
美国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SETAC)对两种材质购物袋的“生命周期评价(LCA)”做了对比。
结果表明,结束使用周期后,纸袋还会造成2.7倍于塑料袋的固体废弃物。
而PLA材质来源于粮食,小范围看没问题,但如果大规模使用,对我们现在的粮食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从使用上来看,不耐高温,热饮一旦超过50~60℃,吸管就开始变软。
“我们一直在研发耐高温的PLA吸管,现在试验到最高温是75℃。”李二桥讲到,中国人喜爱热饮,尤其是奶茶盛行,在国外使用感没问题的可降解吸管,则需要进行“中国化”的提升。
直饮杯盖也成了饮品店的选择,星巴克的门店里,都能体验到升级后的鸭嘴状直饮杯盖,杯盖上有明显的鸭嘴凸起,还有一个引流槽,顾客可以直接喝到饮品,不容易撒漏。麦当劳也在取消吸管之后,改为使用直饮杯盖。
“但一个凸起的鸭嘴,多耗费的塑料量相当于5根塑料吸管。”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行业内还在摸石头过河,而餐饮品牌们已经大肆推广,这更像是“政治正确”的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吸管只是整个塑料市场极小的一部分,环保的议题不会被吸管这单个行业改写,却容易成为压倒吸管的那根稻草。
在楼仲平看来,吸管的环保命题应该学习一次性筷子,从根本上减少使用量,养成重复使用的习惯,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
“吸管未来将更多的成为一个流量入口。”楼仲平已经开始了转型的步伐,他在公司内部做起了共享创业,类似互联网企业内部擅长的“赛马机制”,哪个事业部能跑出成绩,哪块业务就能担负起双童的未来。
曾经以吸管为切口做大规模的楼仲平想通了一件事:“大”企业意味着有边界,而“好”企业才是生命力,在环保路上洗脱“塑料感”的吸管厂,也希望可以做“时间的朋友”。
注:文/杨泥娃,文章来源:电商在线,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文章来源:电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