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倒闭、关停……
从兄弟连、巧虎KIDS、迪士尼英语,再到最近几天被推上热搜的巨石达阵,这半年来,线下教培机构一直风波不断。
公开数据显示,近半年来,全国线下培训机构注销企业数量为18885家,每天有近百家的培训机构注销。
在疫情面前,线下教育行业已经哀鸿遍野。然而,疫情其实只是让行业遭受困境的一支催化剂。
在线下教培行业还是蓝海的时候,有不少大中小机构盲目扩张、贪快不稳,而这些盲目扩张所导致的线下场所、教职人员等成本问题,到最后全成了疫情期间压死企业的重资产。在疫情下,很多机构也开始了临时上阵,转战线上,有的收效甚微,有的也走出了一条自救的路。
值得庆幸的是,线下教育机构的不可替代性一直存在。随着各地疫情相对稳定,符合条件的机构在完成整改后已经陆续恢复线下课程。虽然刚刚脱离凛冬的线下教培机构还需要一段解冻的时间,但经过一场优胜劣汰,它们也已经感受到了行业复苏的气息。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巨石达阵陷跑路迷局 回应:我们没有跑路
“最近这几天被黑得有点厉害,突如其来的恶意攻击差点将巨石击倒,不过巨石没有死。”
“巨石达阵没有所谓的跑路,也未曾跑路。”
站到风口浪尖几天后,巨石达阵终于公开发声,但是对于家长、员工和房东们想要解决的退费、工资、房租等问题却只字未提。只表示,巨石达阵现在由于合作场地关闭,所以被迫进入关闭歇业状态,并承诺,“融资成功后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大家复课。”
“这个《告知书》一点用都没有。”巨石达阵会员家长杜女士表示。
8月底的时候,杜女士带孩子去往巨石达阵朝阳公园校区上体验课,课后报了10个课时,共计2000元。可是到了9月10日时,教练主动发消息给她,”老板‘跑路’了,非常抱歉,课不能再上了。”
她的邻居也是巨石达阵的老用户,在近期刚交了2万多元的学费,却一节课没有上,这让他无法接受。
为此,他们曾想要一起去“讨要”说法。可是巨石达阵使用了4年的朝阳公园的场地合同早已解除,这次是临时租用场地,而且仅复课一个月就退租训练场。
巨石达阵的朝阳公园校区办公地点也是如此,早在2月合同就已到期,如今人去楼空。
电话打不通,家长们能联系到的,只有教练与售课顾问。
然而,教练与员工们也在维权。“一个教练跟我说,今年1月份以来,巨石达阵的很多教练与员工都被拖欠工资,原来在北京地区,算上外教、中教一共有100多人,95%以上已经离职了。”杜女士介绍道。
如浮萍般的维权者们选择抱团取暖,据了解,他们目前有6个维权群,家长超过2000个,每家涉及到的维权金额少的有几千元,多的5万元。可是,始终没有能在巨石达阵得到想要的结果。
天眼查App显示,北京巨石达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注册资本73.53万人民币,是国内最早的青少年美式橄榄球培训机构之一,法定代表人为董宇。2017年,其曾获两轮千万元级别的融资,资方为凯兴资本、九合创投、华谊兄弟等。
巨石达阵采用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目前校区已覆盖北上广深杭等全国14个城市,这一次出现停课危机的都是北京的直营校区。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风险预警达数十条。去年年底,这家机构位于上海的两处校区就采取闭店措施,此后多位学员的数十万欠款一直未能退还。
另外,近年来,巨石达阵在频繁推出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吸引学生家长续费。杜女士的邻居就是如此,孩子还有一年课没上完,就又续了两年课时。“优惠了三分之一的价格,确实是让人心动。”
除了在今年8月临时租用场地招录学员这一点引发不少家长质疑之外,还有家长在维权群里称,巨石达阵在2018年年中推出创始会员活动,会员缴纳5万元就可获得5年课程,此外还能获得校区的分红。除了招纳会员入股,企业还鼓励员工向公司投资数千元到数万元,参与公司内部投资分红。
“很多员工还有十几二十万元投资在公司里,当时说有分红,但一年了,员工也没有见到分红。”巨石达阵的员工接着诉苦。
维权还在继续,笼罩在巨石达阵头顶的阴云,还未消散。
线下机构倒在复课前夜
在疫情结束前夜,处在风雨飘扬之中的线下教育机构,远不止巨石达阵一家。
今年8月初,北京一家“巧虎KIDS”早教机构发布通告宣布破产。该通告称,由于公司现金流不能支撑公司运营,公司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破产申请,并且公司已经于7月31日经股东会决议中止经营,现已组成破产清算组进行清算。
公开资料显示,巧虎是以动画片《乐智小天地》为核心产品塑造的IP形象,衍生出了生活用品、益智玩具、线下活动、早教中心及舞台剧等一系列同IP的销售商品及线下服务。巧虎KIDS也是衍生品之一,巧虎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巧虎KIDS全国授权170家门店,遍布77个城市。
这一通告引发该店会员家长的不满。该早教中心7月29日还发布了近期将复课的通知,仅仅过了几天时间,就通告破产。“通告里的联系电话一直都打不通。工作人员也留下了电话,但也一直联系不上。”有家长表示。
拖欠学员课程费用总金额达到了数百万元如何退费成了大问题。多位家长公开表示,客服退费不积极;申请退费,首先扣除缴费金额的7%违约金。其次,缴费时未统一课时单价,扣款时统一按每次260元进行扣除,包括赠送的免费课程。
“按照这种计算方式,我非但退不到一分钱,还要倒贴。”一位家长表示。
除退费外,巧虎总部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处理办法,即学生可以转到其他门店上课。
可这种解决方案也是有条件限制的。用户想转入明出教育需要剩余48课时,转入瑞思英语需要96课时。用户如果课时不够,还需自己付高价补课时。此外,转入糖果*壹号贝贝还限制2岁以下的宝宝,课程的有效时间也受限。
相比之下,迪士尼英语在中国的关停就体面的多。
今年6月22日,迪士尼英语官方发布消息称:受在线教育的冲击和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公司将关停全国迪士尼英语中心,并为家长处理退费。
迪士尼英语是迪士尼公司通过迪士尼全球出版部门在中国开展的一项直营的培训业务,可以说是“亲儿子”。但即便如此,它也没能熬过疫情周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迪士尼英语的家底起码能再撑3个月,然而到那时可能只能选择跑路了,迪士尼良心的经营者选择了提前如数退缴学费,合规遣散员工。”在公开信中,迪士尼英语表示。
迪士尼英语在关店通知下写了详细的退费时间和退费流程,同时,迪士尼英语也表示,会针对后续离职员工进行补偿和安排。
在2020开年这场灾难面前,“活下去”三个字变得无比艰难。除了“外来和尚”迪士尼英语,选择“体面”离场的,还有北京在疫情中首家倒闭的现在教育培训企业“兄弟连”。
兄弟连成立13年,曾挂牌新三板,上市前估值超10亿。2020年2月6日,创始人李超发布了一封致全体学员、员工、股东的公开信,信中表示,公司因现金流问题,即日起北京校区停止招生,员工遣散。
“节前勒紧腰带,缓发工资,全体动员,压缩成本,就是为了节后招生旺季打个翻身仗。哪知疫情凶猛、猝不及防,把我们的计划全部打乱了。”李超在信中无奈说道。
疫情只是催化剂 线下机构转型难
在疫情面前,线下教育行业已经哀鸿遍野。然而,疫情其实只是让行业遭受困境的一支催化剂。
早在这场疫情之前的2019年,教培行业就过得不太好:韦博跑路、开心豆闭店、早教培正逗点资金链断裂……政策监管缩紧,加上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多机构不堪重负,暴雷、失联、跑路或倒闭现象频发。
好不容易熬过2019寒冬期的教育机构,又惨遭2020新冠疫情的重创。
“其实,疫情顶多是一个导火索,很多线下教培机构本身就有问题。就算没有疫情,可能也会在今年或者未来倒下。”曾经是北京某教培机构创始人李悦(化名)表示。2019年年中,他选择亲手关停了自己打造3年的项目,破产清算。
“线下教培本身做不到高利润。”李悦表示。
线下教培机构的成本非常高。首先,门店租金一年就要数十万;其次,机构一年的推广费最起码也要3万以上;另外,在用人成本高,机构起码要有近半的学费要作为教师薪资。“总体来讲,一家机构至少需要100个学生才能刚刚好不会太亏。可是,在K12教育机构,1个老师一次课最多照顾到10个学生,音乐教育机构更低,老师多为1对1。”
而且,线下教培行业是个“慢行业”,没有经年累月的经营,很难成就好的口碑,而一旦急功近利起来,品牌被毁就只在须臾之间。
“为啥教育机构都是预收费,而不是来一次付一次?因为教育的化学反应作用通常要1年以上甚至更久,若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培训机构没有控制好资金链,它们就很容易携款‘跑路’。”李悦解释道。
这场疫情就是催化剂。在线下教培行业还是蓝海的时候,不少大中小机构盲目扩张、贪快不稳,而这些盲目扩张所导致的线下场所、教职人员等成本,到最后全成为了疫情期间压死企业的重资产。
近半年来,全国线下培训机构注销企业数量为18885家,每天有近百家的培训机构注销。相关调查显示,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90%的教培机构采取了降薪,41%的教培机构进行了裁员。
6个月不开张,现金流早已承受重压。除了一些及时转型线上的企业还在艰难度日,那些固守线下门店的培训机构就只能“关门跑路”。一天不复课,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倒闭的情况只会愈演愈烈。
在疫情前,很多线下机构几乎没在认知和资源层面规划过线上业务。一位线下教培从业者就对铅笔道表示,“所有人都在说转型线上,但是哪有说的那么容易。”
为了维持机构生存,他也在疫情期间决定将自家机构的课程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且前期所有的课程都采取免费策略。即便如此,营收增长依然没有见到成果,难以达到过去线下的水平。
有一次直播课,外教那边网络质量出现问题,频繁掉线,最后直接无法登陆了,直播间里剩下6个小朋友面面相觑,场面极其尴尬。
授课模式改变,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会改变。然而,线上与线下授课不同,一个传统的好老师,并不一定也能做好线上的辅导。这就像突然要求一位习惯板书教学的老师用PPT授课,老师们被迫临阵磨枪转线上,授课体验会大打折扣。技术、经验、业务等方面全都水土不服,而且最关键的是转型需要时间,而成本等不起。
该从业者还介绍道,就转型成本来说,假设一个线下机构完全是零起步转型线上,什么都自己做,成本会非常高。招人、买服务器、买带宽、开发测试,然后验证、做内容和录课,少则需半年,多则提前一年规划。团队的组建,至少七八个人才能确保系统运转。这些算下来,没几百万的初期投入,很难启动。
短短几天内倒逼其直接“拥抱互联网”,其实链条上有好几环是缺失的,从线上获客、营销,到内容研发,再到客服系统、售后跟进……没能力在线上生存的中小机构,将沦为淘汰品。
线下教育,不可替代
随着各地疫情的稳定,线下教育机构也按部就班的开始了复课的步伐。
“教育者给孩子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这四个技能,更多是教孩子们学习方法,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加强他们的核心素养和全球视野。这些核心素养和全球视野纯线上是很难获得的。”英孚教育中国区总裁白皎宇此前表示,“情感+认知”双模式的培养,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这些都不可能被纯线上的教育所替代。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在线教育打得火热,教培行业的核心大本营依旧还在线下,需求也一直都在。在很多家长看来,在线教育这样一种手段和形式,其实更加适用于自制力较好的学生,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线上教育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但整个教育市场95%仍在线下。”李悦称。
疫情爆发后,恰恰验证了线下教学的不可替代性。线下机构之所以独立存在,不是家长们找不到线上教育,而是线下机构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对于全国几十万线下培训机构来说,线上课堂仅仅是度过疫情的其中一个方法,最终交付仍会回归到线下。
之前在线下教培机构哀声遍野时,“OMO”被称作是比转型线上更有效的救命稻草。
但实际上,OMO模式的弊端早被“扒光”。
线下机构模式重、壁垒高,OMO模式从理念到落地,必定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对于线下机构而言,OMO转型与一次浴火重生的再造无异。
公众号“校长邦”曾总结,就以教育OMO模式的落地来说,教培机构想要搭上OMO的“顺风车”,需要三个阶段。
其一,全面的在线化;其二,搜集大量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其三,本地化教研联合线上的推进。除此之外,少有捷径。
可是,假如没有以上条件作为防波堤,“轻装上阵”的纯线下机构,其拥有的OMO平台也会失去特征,沦为在线大班课用“低价”策略狙击的对象。
现在李悦很庆幸,自己早在去年年中就暂先脱离这个行业,且未留下任何隐患。他还表示,也许在明年自己可能再度回归教育行业,但是今年绝对不会“碰它”。
“那么问题就来了,现在还活着的这些线下教培机构,拿什么撑过冬天过去,再熬到春天来呢?”他不知道,也没人知道。
文章来源:铅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