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盟大集团李实:围绕供需打造流通的基础设施

亿邦动力网 2020/04/25 20:33

【亿邦原创】4月25日消息,在“2020亿邦产业互联网云峰会”上,盟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大易有塑创始人李实发表了《从B到C的产业互联网实战逻辑》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盟大期待通过从B2B到B2C的探索,在未来实现C2B,即从满足需求,到可以创造、引领需求。

李实指出,盟大的优势在于多年来一直深耕产业链,“我们能够掌握一个工厂的整体经营情况,曾经找什么供应商,供应商是两年还是十年、有多少下游客户、下游客户数据如何增长等数据,都在我们平台沉淀。”

基于此,盟大能更好地帮助工厂针对自身优势面向消费者进行品牌建设;同时也能提供更灵活、高效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我们基于过去十年的服务数据,对接了一些金融机构,让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根据买卖双方的订单需求提供资金支持。”李实谈到,“很多金融公司提供的产品只是解决了存量的流通、流转、拆分以及贴现,但我们想提供的是基于整个平台的数据重构供应链金融风控的边界。”

据了解,“2020亿邦产业互联网云峰会”是一次12小时不间断的线上峰会,于4月25日10:00-22:00举行。峰会以“加速度”为主题,分“对话资本”“新基建看点”“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台”“玩转产业营销”“供应链突进”“先行城市”等环节,聚集30余位行业大咖,共同探讨产业互联网的升级之道。

盟大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大易有塑创始人李实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

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李实:大家好,我是大易有塑的李实。我还是从熔喷布开始谈起吧。这段时间我们接到了很多有关熔喷布的电话,疫情对防护用品的需求高涨,产业链的供给不足,特别是溶喷布的产能远远不能满足下游口罩厂的需求。以往我们对上下游产能以及需求非常了解,是可以很快帮助他们对接上的。但我们很快发现,产能对接上了,但问题是产能跟不上。

熔喷布生产到量限制了生产,而不是需求。为什么提到熔喷布,现在我听到这个词都想吐。溶喷布本来是行业内少数人知道的行业术语,结果现在成为了家喻户晓、男女老少皆知的词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年平台做B2B也是一窝蜂上,说是风口,2014年做B2B交易闭环也说是风口。现在天天有人 问我熔喷布,平时和塑料行业没有关系的朋友,就两种情况:一是关心疫情防控,这种救灾救难的人非常伟大;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发财的机会,这部分人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任何市场都需要合理发展,如果都冲着赚快钱,往往会掉坑里。我认为这个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有人说了,只要是风口来了,是一头猪都会飞上天,但也有很多猪都摔得很惨、很难看,而我认为只有有翅膀的“鸟人”才可以自由的飞翔。

回顾我们做塑料化工服务十年以来,很多同业者都和我们一样遭遇了很多困难和挫折,这十年我们是怎么走过来了?现在我不懂什么是产业互联网、B2B,因为这些概念成为了我们沟通交流的障碍。产业互联网这顶光鲜亮丽的帽子,谁看了都好看,都想摇一摇戴一戴,但确实不是那么好做。

我们理解产业互联网是在信息时代,随着IT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产业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产业变革带来的帮助,本质还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互联网本质还是产业,IT技术如何对产业带来帮助,我想就以下观点谈谈认识。

我们看到产业分很多业态,有制造业,有做买卖、做贸易的,有做服务的。从产业的化分来讲,又分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服务业,无论什么产业都围绕两个字——供需,也就是供应和需求。如何理解就变成了关键。

需求,可以从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发现需求、引领需求有几个关键点来思考。首先说满足需求。一切的产业是为了满足需求的供给而存在。比如说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结婚都要买自行车、缝纫机才能出嫁,就催生了自行车、缝纫机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这方面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方面劳动力的就业。到后来有了BP机、大哥大,后来每个人想有一台电脑,现在每家都需要一部车、一座房子,下一步需求什么,这是每个从业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供应的“供”怎么理解,那就是我们能生产什么、制造什么,我们制造的东西是否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否可以优化这种需求和生产力,是否可以提供优化这种需求的产品。围绕供需,过去我们在垂直的塑料化工领域,构建了服务体系,也就是说,我们做的是纯第三方服务平台。从聚合下游工厂的需求订单开始,到把订单对接到上游的石化企业,给他们提供集采、做配套进出口、报关、代开国际信用证、国内的仓储、运输、装卸等服务,一方面是我们自有的能力,一方面是和第三方合作。

我们也结合信息化技术构建线上贸易平台,解决了供需双方订单信息交互的需求,解决了资金支付的需求,让线下的货物发生空间转移。通过这种服务方式,让我们的主要营收结构全部来自服务费,通过这样的方式收集了上下游的数据、产业交易数据。因此,我们掌握一个工厂的全部经营情况,曾经找什么供应商,供应商是两年还是十年、有多少下游客户、下游客户数据如何增长等数据都在我们平台沉淀,通过这样的服务模式,让我们赢得了产业链条上所有用户的认同。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认为不能只是固守在塑料化工领域,需要突破。因为原材料供应给下游的制造工厂,下游制造厂的半成品再供应给下游,还有供应给个人的,所以我们希望突破B2B到B2C。B2C就涉及到面,因为面向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化,于是我们上线了一个新的B2C平台“雀喜易购”。

一开始开始很多人质疑我们,就像我们从传统的塑料贸易到平台一样,因为现有的各大电商到社交电商,再从社交电商到私域流量电商,我们能有什么机会呢?我们认为toC就是把货卖出去,而之前我们做的toB就是做产业链的基础设施,认识了这些,我们开始做toC。我们认为线下可以连锁,也可以摆地摊,线上可以通过会员,通过大平台,关键是怎么把货卖出去。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过去和工厂打交道,对工厂比较熟悉,而且在东莞制造业这么发达的地方。东莞的制造业工厂,各个区域都有优势,比如说厚街的鞋业等,有了这些认知,就可以帮助他们把有品质没有品牌的产品重新树立品牌。这段时间受疫情的影响,我们帮助这些工厂在国内打开市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而且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把货卖出去,而是通过团队能力的锻炼,可以更好的服务C端的客户,未来我们真正希望的是从B2C到C2B,也就是从满足需求到可以创造、引领需求。C2B要做的事情不是把货卖出去,而是想让工厂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提供这样的产品,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产品。

如果想创造需求、引领需求,可能更多的要考虑个人消费者在这个时代到底希望用什么样的产品。从B2B到B2C到C2B,我们希望打通闭环,缩短供应链的交易节点,围绕着供需打造流通的基础设施。

另外,我认为供需的交易就是价值的交换,而在价值交换的过程中,交换工具很重要,就是供应链金融。过去我们是以交易点为核心,以供应链服务,尤其是以配套服务为主线,构建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态服务平台。在这个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借助金融工具,让价值更好的交换。

说到供应链金融,过去也有很多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服务,包括国企、央企都有在做,但还是不能很好的解决供应链金融的问题。很多金融公司提供的产品只是解决了存量的流通、流转、拆分以及贴现,但我们想提供的是基于整个平台的数据重构供应链金融风控的边界。

举个例子,比如银行找企业授信,银行看到企业净利1个亿,但都不敢授信1000万。因为1000万是静态的,好比男女相亲的时候看到照片都不敢下决定,因为照片可能是化过妆、用过美图的软件,而我们想提供的是动态的录像,供应商向什么人购买过原材料、供货是否及时、每年采购量是多少、每笔单量是多少。

比如说供应的是塑料,下游是做汽车制品还是玩具,下游客户是否有未来市场的竞争力,有没有潜力,一个月500万的原材料,销售是否是800万,企业员工是多少等等,这就是一段录像,好比相亲的时候没有见到人,但知道他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上了幼儿园、交了什么朋友等等。

我们基于过去十年的服务数据,对接了一些金融机构,让这些金融机构直接根据买卖双方的订单需求提供资金支持。过去银行给企业授信的时候,授信都是按照一年一笔,这时候企业资金不一定能够饱和使用,不一定能够每天使用,可能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我们想做的是订单15天买卖结束,资金就使用15天。

随着信息的发展,这个方式是可以实现的。过去需要银行有繁琐的程序,要让银行认可,就要建立让银行认可的公信力以及企业品牌,这非常重要,但在过去是很难实现的,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仓储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监管,比如说红外的电子蔚蓝以及VR的虚拟现实的技术,可以盘点货物的数量、重量、货物的货值,同时可以实现在途或者是在库的服务,多方可以看得见、数得清的服务,货物可以卖得掉。过去无法实现,因为仓库有人也可能有睡着的时候,而且货值无法判断。就以塑料行业为例,不知道塑料是国产还是进口,是通用塑料还是改性塑料。

另外,金融机构也不好处置,因为金融机构主要是处置钱,倒卖货物不知道卖给谁,所以要通过我们平台链接行业外的资源,为行业的发展和交易服务提供一些帮助。

未来我们希望从B2B到C2B可以有支撑工具,做好价值交换,做好供需匹配,更好的激发、聚合、引领锁定需求,再给B端的产能,这样就能更好的协助产业链做生态链结构的优化,更好的推动产业的发展。到今天为止,我们才实现toC。

最近,东莞市政府很重视内销,联合了阿里、京东、苏宁以及东莞本土电商等平台打造购货节,我们的市长、书记都可能到现场直播,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B端产能,能够把产品卖给全国的终端消费者,我们也希望有机会迈出更坚实的一步,构建产业价值链生态服务体系。

为此,我们也发起成立了产业研究院,聘请了各个行业的专家,对垂直B端的产业、产能在全球如何分布、产业的市场、产业历史的沿革,未来依据科技和产业智能制造的发展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变革、趋势,我们会对这此有一些研究和判断,支撑我们更好的服务更多的领域。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

潘勇:好的,下面我们邀请青蓝资本的任总进行点评补充。

任刚:谢谢!刚才我听了李总的观点,我非常认同。我记得2015年就听过李总的演讲,因为李总是塑化行业资深的企业家,那时候愿意主动分享的人并不多,那时候李总带领行业主动拥抱产业互联网,进行了产业互联网的革新和实践。刚才李总也介绍了,他不是随波逐流,不是市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给我的印象是李总深入的思考了产业互联网的模式是什么,持续迭代产业互联网的模式,李总给了大家很好的榜样。我记得2015年盟大主要是围绕塑化的流通来做,那时候主要是建立交易平台和流通的交易场景进行全方位的延伸服务,后来有采销服务、仓储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等等,而且都做得非常好。到今天,盟大已经是塑化行业里优秀的流通服务平台了。

现在盟大从B端延伸到C端,我自己理解不仅仅是公司业务内容的拓展,而是李总对产业互联网更深入的思考,也反映了产业互联网内容变化的趋势。

最早的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是分开的,消费互联网主要在解决零售环节数字化的问题,B2B的企业核心是解决流通环节数字化的问题。后来在2015年开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有很多公司关注,这些公司主要是解决制造环节的数字化问题。但是,以前各个环节之间并没有没有被拉通,每个公司只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我自己体会产业互联网有很大的变化,它由原来单一环节上解决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问题,转变为逐渐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拉通,试图由原来这种供给侧发起的“推式经济”转变为由需求侧发起的“拉式经济”,实现供应链之间真正柔性的连接。

我感觉盟大在B端业务做得比较扎实之后,延伸到C端,这绝不是简单的实践,感觉李总应该是做了深入的思考,这种实践特别值得大家的学习思考。

个人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如果真的实现反式的“拉式经济”,除了要解决零售侧数据的敏捷反馈,解决供应链侧原材料的快速供给之外,其中有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实现制造环节的敏捷、柔性生产,因为快速收集的消费端的需求,是需要制造厂商能够做快速的生产制造和供给的。

在生产侧,改造的投入和难度、周期,相对比较大,我个人也是建议李总可以积极和从事智能制造相关环节的公司一起合作,大家共同帮助塑化行业相关企业实现新一代的产销模式。

最后,非常真诚的祝愿盟大和李总的探索可以取得成功。谢谢!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