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动力贾鹏雷:当下必须关注现金流 供应链和护城河
突发的疫情,让本已不易的2020愈发艰难,但我们必须重拾信心,面向朝阳,再次出发。
为了应对未来挑战、思考疫情的后续影响,马蹄社团队经过多轮调研与讨论,正式开启以“战‘疫’求生,保卫增长”为主题的马蹄公益在线课,首期将邀请到30家马蹄社导师&同学在线分享,共同探讨应对策略、增长方法和趋势变化。
在马蹄公益在线课的第一讲中,亿邦动力总裁、马蹄社发起人贾鹏雷分享了疫情下电商行业的变化和趋势。在分享中,贾鹏雷认为,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电商,基础规律、行业规则与行业格局都已经形成,并且相对稳定、健全,突发事件很难将其改变。当疫情结束,所有行业规律和市场行为都会快速回到常态和正轨。
贾鹏雷
马蹄社发起人
亿邦动力总裁
以下为贾鹏雷分享内容整理:
(注:在保证嘉宾原意的基础上,本文做了必要的删节和改动)
很高兴能够在2020开年后第一个工作日的晚上,在马蹄公益课堂陪同大家聊一聊疫情之下电商的机会和挑战。
无论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情况,还是要先跟大家说一句“开年大吉”,希望疫情能够早点过去。我相信这样的日子大家都非常难熬,希望电商、实体经济、我们的生活以及整个社会都能够尽快步入正轨。
先请大家思考三个问题:
1.初步判断,疫情大概何时结束?
2.大家对战胜疫情是否有信心?
3.这次疫情,对电商会产生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吗?会让电商再次崛起吗?
01
不要贸然预判行业变革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留言中大概有两类想法,一类非常乐观,认为疫情在15天内能够迅速解决,而另一类则认为疫情可能要到五六月份才能结束。
不知道今天在听这节课的同学们,有多少人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尤其是当时已经工作、在公司担任高层或者自己创业的同学。在一家企业承担重要角色的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会有不一样的答案。
以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来判断,从科学、医学的角度来讲,疫情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控制住。如果疫情控制住了,那行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需要多长时间呢?从当年非典的经验和今年病毒的蔓延和传染率来看,在6月份之前,国内线下实体经济可能很难大规模恢复。
目前,大规模的线下展会、贸易洽谈会、流通、交通、航司、高铁等等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做实体门店、商铺业务以及需要大量出差的同学们来讲,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初步判断,也是一个比较保守、谨慎的判断。
每个人都希望疫情能够尽快结束,企业能够尽快回到经营轨道上来。但从企业经营来讲,我们还是有必要把情况想得再难一些,同时,每个人要管理好自己,每个企业也要对员工做好保护。
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不约而同,大家对国家战胜疫情都有信心。
我们的重点是第三个问题:这次疫情会对电商产生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吗?会让电商再次崛起吗?
大部分回答都认为,这次事件对电商行业有一定的好处。
其实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理性地来看待。从亿邦研究院和亿邦编辑部的讨论来看,消费和零售业的演变的确会出现很大变化。
第一,很多传统企业在线下经营受损非常严重,超乎想象。春节是很多线下商家的销售旺季,但是以往单日销售额破千万的企业,今年的日销只有10~20万,这是真实数据。这种情况逼迫企业一定要重视电商,提高电商的业务占比。
第二,很多企业加盟商占比很高。如果加盟商不能开业,或是经营受到影响,可能会发生大量门店倒闭、加盟商退款等情况,甚至与总部发生纠纷,这也逼迫企业必须进行线上化。
第三,之前很多企业对线上、小程序、社群化、私域流量和短视频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可能都不够。这种情况下,大家可能会想:“当初早投入一点就好了。”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事件也会加速企业的电商化进程。
第四,朋友圈有很多文章在分析对在线教育、在线顾问以及远程服务的促进作用。从逻辑上来讲,这些都成立。但是关键在于,电商再牛也离不开供应链,工厂无法开工,商品就无法提供;物流无法复工,服务就无法交付;用户待在家里,消费需求、消费特征和正常时期相比也会不一样。
这意味着,有些品类会利好,比如消毒液、防护用品等,但消费者对鞋服和美妆的需求会下降,这不符合日常消费的规律。同时我们看到有一些品类在短期内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耐用消费品或对家居生活依赖性不高的一些品类。
如果疫情持续三、四个月甚至六个月以上,那么短期内,的确会对人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趋势产生影响。但从电商存量、基础设施以及国民经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来讲,电商对于很多行业和品类的渗透率都已经很高了,因此也很难对一个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定要给大家建议,也都是短期的建议。长期来看,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电商,它的基础规律、行业规则与行业格局都已经形成,并且相对稳定健全,一到三个月的疫情及其带来的社会停摆期很难将其改变。
当疫情结束,所有行业规律和市场行为都会快速回到常态和正轨。所以不太建议大家根据今天的情况贸然预判行业可能发生较大变革。
02
把风险想得大一些 信心足一些
在疫情发生之前,我们对电商有了一些理解和思考,而在疫情发生之后,我们的理解和思考有了新的变化。
2019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很多信息都难以分辨是好还是坏。比如社交电商平台压力增大;短视频和直播对互联网流量的重组影响剧烈;网红经济头部效应明显,但腰部和腰部以下网红的攀升较慢;农产品电商和出口电商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等等。去年的资本市场同样不乐观,现在来看则更加严峻。
2019年最大的趋势是:年轻用户和新消费、新流量、新平台重组之后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老企业要适应这些新趋势、并且去做正确的事情。
以上都是去年年底的判断,疫情改变了这一切。
之前大家都在关注消费、关注品牌、关注用户,但是今天呢,大家必须要关注的是现金流、供应链和护城河。
前几天在马蹄社全国分社召集人秘书长的视频会议上,我们通过三个小时的讨论整理出十几个观点,在这里也分享给今天的同学们,这是很多一线创始人基于目前的情况所做的短期策略:
1. 重效率、轻规模,活下来、过得好,再发展壮大;
2. 组织架构上,做人员、效率的结构化调整;
3. 正向现金流是头等大事;
4. 利润第一,规模其次;
5. 提高公司各方面的效率非常重要;
6. 加大短视频和直播的投入力度;
7. 社交电商转机;
8. 把风险想的大一些;
9. 远程办公,确保工作效率可量化;
10. 迅速盘点危机时现金可用月数;
11. 提高业务的IP化能力,让品牌更加IP化,以提升承接流量的效率;
12. 创新的组织模式,下放经营权;
13. 重新思考和激活一些当下不必要的岗位和员工——这个部分要慎重,但是一个思考的机会。
……
中国经济有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其中消费占60%,所以各方都会想办法让消费尽快恢复。
我们要相信,中国今天的用户结构、人群结构和很多国家是不同的,中国的人均财富和消费画像跟欧美很多国家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们比印度、东南亚甚至比日本的购买力都要强。
目前中国80后、90后是消费主力,60后在今年开始退休,70后再过10年也退休了。60后在中国人口中的占比约为14%,2025年以后,65岁以上的老人会占总人口的15%,我们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
60后人群和50后、40后的老人在个人财富、家庭财富存量和消费习惯上都很不一样。而70后再过十年也开始退休了,他们的消费力和消费习惯也有很大不同。
80后、90后加起来占中国人口30%,这是今天中国真正追求好生活的中产阶层,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一定要对中国的消费保持信心。
中国庞大的中产阶层群体开始全面改善生活,中国实现了用户的数字化(欧美国家都没有),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个进程在叠加。中国城镇化的比例是62%,刚刚超过全球水平,但中国用户已经总体上实现了数字化。这是全球独有的,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像中国一样,能够用微信这样最基础的方式去触达用户,实现营销。
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去年的交易额为8000亿,日活是4亿。小程序交易额的80%~90%来自零售业,其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9%。大家以前都知道阿里、支付宝、菜鸟、淘宝是电商基础设施,今天,腾讯生态也成了基础设施。
我们再看看字节跳动的数据,春节期间,包括飞书等新产品在内的字节跳动主要产品都实现了DAU的新高,提高了用户在字节跳动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字节跳动生态也可以成为一种基础设施。
03
追求健康的行业结构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服务商的机会来了?
一个健康的行业结构是三角关系,有商家、有用户、有服务商,服务商是帮助商家和用户提升效率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服务商当然是比较安全的。
但是今天这个行业是靠数字化和供应链联动的,无论是中国经济、中国与全球的合作还是电商行业里商家、工厂和用户的关系,皆是如此。如果前端消费不足,后端产能就没有价值。反之,如果产能不足,前端消费也没有意义。因此,我们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健康均衡发展。
过去,国内服务商在行业里的价值是被低估了的。今天行业仍处于平台主导的阶段,平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太大。
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数字化的加深,随着实体经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整个行业从过去增量阶段(体现在平台的成长),转换为今天的存量阶段(因为所有用户都已经数字化了),服务商的价值会被重视和放大,优质的服务商既可以为用户提供“吃饭的家伙”,还能够提供“进攻的家伙”,“不光给棍棒,还要给弹药”。这个行业会有更多优秀的服务商出现,也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我们做个简单的小结,再次回看今天开场的三个问题。
我们建议各类企业要做好相对长期的准备,疫情也许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但是经济的恢复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同时,我们不建议大家因为疫情冒然地改变自己的经营节奏,有一种情况除外:原先线下业务比重太高的,必须去思考如何加大线上业务占比,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
文章来源:马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