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一,保证可敬可爱零售人防疫口罩的供应
二,保障零售人能营业保供应的通勤交通
三,保证零售企业保障物资运送的绿色通行证发放
四,保障防疫物资政府征收管控下的零售企业供应
五,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还要增加现金补贴
六,提高政府管控市场的能力和手段的水平
七,对一线保供零售企业要做到国企、民企和外企一视同仁
全国上下抗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疫情的战斗中,最前沿的医护人员为拯救患者生命,舍命般的英雄奉献可歌可泣。
为保障百姓日常生活所需,冒着极大病毒感染风险的零售人们的艰辛付出可敬可爱,我们除了感恩之外,社会能为这些逆行奋斗的零售人做些什么呢?
目前看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必须对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的零售企业做好以下保证保障工作,以保障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供应。
一、保证可敬可爱零售人防疫口罩的供应
我联系了全国各地多家超市企业的领导,询问他们现在最急需的是什么?
回复我的第一条竟然高度的一致,急需防疫口罩!设想一下,战斗在抗疫最前沿的医护人员如果没有必须的防疫装备如何能使得对病毒患者治疗工作持续,同样,工作在市场保障供应第一线的零售人员没有最基本的防疫口罩又如何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顾客的安全呢?零售业是抗疫时期社会必需营业的公共事业,必须保障口罩供应!
二、保障零售人能营业保供应的通勤交通
目前许多城市为防止病毒的蔓延和扩大采取了城市交通设施停止运行的措施,这是非常时期的措施,但对仍然每天需要上班营业的零售人来说,政府部门和城市交通部门应该设立指定专项的通勤交通工具循环接送,为零售企业必须出门上班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非常时期,政府要求零售业正常开业保障供应无可厚非,但零售业开店营业的基础是保障员工最基本的安全与通勤手段,这点也应该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做到!
三、保证零售企业保障物资运送的绿色通行证发放
必须给到所有政府要求开店营业的零售企业保障物资运送的绿色通行证。
绿色通行证可以分为市内通行和省际通行两种,因为疫区短缺物资必须从外地调入进去。我了解到许多超市连锁企业在武汉等疫区都有门店,由于没有省际通行证无法调入武汉急需的物资,他们还遇到省际通行证向谁去申请领证的问题,真是急死人!
四、保障防疫物资政府征收管控下的零售企业供应
从各地的情况来看,许多零售企业防疫物资如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和制剂等的缺货,是因为所有的这些物资都纳入到政府征收和管控之下,这点做得没错,问题是,政府即要求零售企业保障供应,又不能保障对零售企业这些货源的保障供应,零售企业不能保障防疫物资的供应这种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呢?危急时刻也必须要考虑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管控两手结合的问题。
五、加大减税降费力度还要增加现金补贴
零售行业是民生行业,但很微利,在历次的国家疫情和各种灾难中零售企业都表现出行业的担当,我们的感恩就在于此,大家看到,在此次的抗疫情中零售业的付出不仅仅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上的压力,包括来自家庭、社会,政府……
在成本支出上的增加和销售收入上的减少已成为不可逆的大势:
1, 疫情发生后,民生和急需物资都需要零售企业自己安排车辆到厂家拉货,而且因为各地封路和疫情风险,需要临时雇佣司机和装卸人员,支付更高的运输费用和装卸费,物流成本大大增加;
2,零售企业对购物中心和百货业态的合作商户免除疫情期间的租金和物业费,但是零售企业的房东没有给零售企业免租;
3,疫情突发后,零售企业的休假员工提前返岗,部分员工因为封村封路无法返岗,所有门店要正常正点营业,在各地市内公交陆续停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企业本身车辆接送、员工打车补贴费用、实行一班制全天在岗等多种方式,保证门店的正常经营,让市民都能就近购买商品,但用工成本大大增加;
4,目前市民主要购买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但为了给消费者呈现陈列丰满、商品充足的现场,超市还要正常陈列海产、熟食等其他商品,但居民购买量较少,日常损耗较大,企业经营损失增加。
5,此次疫情爆发正值春节这一零售业销售的最旺时节当口,价值高、毛利率大的礼品、滋补品、服装鞋帽和电器产品等销量断崖式下跌,企业损失惨重;
6,按照防疫的要求,春节后返回工作地的零售企业员工一般都要进行7-14天的在家观察或在企业的宿舍观察,在返回员工不能工作的的情况下待观察员工的工资收入还需支付,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费用负担。
7,疫情期间,政府要求一线保供零售企业货源充足,要提前大量备货,企业在市场价格高点备货,但后续因为市场价格变化较大,企业只能亏本销售;
有鉴于此,国家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同时,要在财政政策上增加对零售企业的现金补贴,因为,从现实来看各个零售企业的客流都呈现出大量的下降,客流的下降可能会持续到整个上半年度,这种销售现金流的损失不是一般的减税免税和降费能弥补的,只有财政现金的补贴才是体现对零售业关爱的实质性。
国家和地方财政必须要明白,对零售业而言没有了客流整个行业就会出现现金流短缺的大问题,零售业支付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都会出现大问题,从零售这个终端会向后传导至整个供应链,整个的国民经济都会出现大的问题!
六、提高政府管控市场的能力和手段的水平
1,疫情发生后,各地的各级政府的不同部门要求零售企业每天上报物资库存、销售、价格等情况,给企业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在平时这些政府部门都不知道去了哪里,现在都跑出来显示他们的存在与“作为”,有的政策措施不是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与问题服务好企业,有的真的是添乱!
2,在有些城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都督查超市生鲜价格,但是只讲价格不讲品质、不论档次,优质优价的商品得不到保护,以品质为中心的理念出现了倒退;
3,有些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在价格管控上,只要求企业不能在市场价格高点时涨价,却不管企业高价备货商品低价出售带来的损失;
4,在防疫过程中,零售企业一边要做好市场保供工作,还要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因员工手工操作失误或临时上岗操作造成的错误,但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此加大处罚并通过媒体曝光,对一线保供零售企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5,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从国家的层面制定了春节假期延长和推迟企业开工时间的决定,但有些地方政府强制要求企业实行延长假薪政策,甚至强制要求对延长的假期计双倍的工资,这些规定都是不合理的。这会导致企业因负担过重而在复工后加大裁员的现象发生。
另外,有些地方政府要求所有商店不休息地营业,使的零售企业一线员工承受着巨大压力,不停地在人员不充分的情况下倒班,一线员工处于极端的疲惫之中。这些政府的规定不考虑企业实际也没有人文关怀精神,会造成后患。哪怕是在疫情期间也要让零售企业营业与用工的自主。
七、对一线保供零售企业要做到国企、民企和外企一视同仁
中国零售业中,民企多,国企少,外企更少些,但是,不管什么性质的零售企业只要列入各级政府市场一线保供应企业,政府对其的要求和政策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不能在紧缺物资供应上厚了国企,薄了民企和外企,在政策的支持上更要做到一视同仁,因为只有这样国企、民企和外企零售企业才能真正地为国担责,为民解困!
文章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