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骗子太多,傻子都不够用了。
但闲鱼告诉我们,傻子不仅很“够用”,甚至人数还有百万之多。
1、100万人,白送700万商品
根据近日闲鱼发布的一份报告可以看到,2019年有112.68万名卖家通过闲鱼免费送出了自己的物品。
是的,这里没有玩任何文字游戏,除了邮费自负以外,他们没有收买家的一份钱,也没有要求以任何等价物品交换,是真真正正的“白送”。
报告显示,他们免费送出的商品共计716.66万笔,交到了360.73万人手上。
这些商品中也不是什么没法用的废旧物品或是过期的垃圾食品,大多都还能用,甚至有的跟新品别无二致。
其中,生鲜水果、居家日用、女士服装、图书是成交最多的品类,然后是数码3C、美妆个护产品。从品类和价格上也看不出什么异样,十几块到上千块的东西都有。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买家前手收到这些免费的商品,后手就明码标价把它们挂到闲鱼上贩卖,甚至还有人总结出了经验,把它做成了一门专门“薅羊毛”的生意。
而那些送东西的人,即使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不安好心之人用来牟利,却依旧把自己的物品一件一件地挂在闲鱼上,标上0元的价格“售卖”——如果这还算是卖的话。
明明那些东西还有价值,为什么要免费送呢?小钱就不是钱吗?
就算要送,为什么不送给亲朋好友,而要送给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呢?
不要钱就算了,有时候还要花时间去寄,为什么要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难道他们真的是傻子吗?
2、“傻子”们在想什么?
其实,他们并不是什么傻子,相反他们很有想法,只是你不知道他们的动机,所以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
人是种很神奇的动物,虽然动机各不相同,却能做出同样的利他行为。在闲鱼上送东西的,就能按动机分成三种人。
第一种,是自私的人,他们送东西仅仅是为了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他们送出的东西,都是些不超过百元的小物件,比如旧衣服、旧书包什么的。他们不想继续用这些东西,但扔掉了又觉得可惜(或者说亏),放在家里又占地方,于是挂到闲鱼上免费送就是最好的选择。
他们之中有的人,甚至连寄都懒得寄,只允许附近的人上门自取。你能说他们傻吗?恰恰相反,他们才是聪明人,把亏损的隐形资产转化为自己精神上的愉悦,榨干旧物品的剩余价值,这笔买卖不划算吗?
可太划算了!
第二种,是真正想做公益的人,他们觉得只要能帮到人,自己的行为就有意义。
曾经有一个上过电视的女孩,每次在火车站遇到乞讨的人都会给钱。有人告诉她那些人是骗子,她却摇摇头微笑着说:“我只是为了那一点点可能性。”
宁可便宜九个骗子,只要有一个真正有需要的人能从中受益,就该去做。在闲鱼上做公益的人,也许大多都秉持着这种心理吧?
至于第三种人,既没有把送东西当做施舍,也没有当做生意,而是把它当成了一种生活态度。
他们是理想主义者,向往《大道之行也》描述的大同社会:“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本身是公共的,应该“按需分配”,就像闲鱼的标语一样:让闲置的物品流动起来。这种人极为少见,我到现在还没遇到过。
或许,这三种人也可以归为一种——闲人,闲着没事干的人。这倒也挺符合闲鱼的调性。
3、用电商的手段,拯救阿里的社交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不就是这些人闲着没事瞎送东西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那如果我告诉你,“瞎送”里面隐藏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呢?单方面的免费送或许是瞎送,但买家若是送以回礼,性质就变成“以物易物”了。
佛学有三境界的说法: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放到这里也一样,以物易物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但也很有可能是未来的交易方式。只不过交易的目的从经济收益变成了社交受益,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是交易,实际上是情意。
也就是说,闲鱼如果把“交换”的模式发展壮大,很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交手段——基于实物交易的社交。
阿里这些年之所以总社交上屡战屡败,就是因为没有走出腾讯的模式,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阿里的长处是什么?电商啊!当代的人们拥有发达的交流手段,但与生人的交流却不见增多,说白了还是缺少一个“话匣子”、一个彼此认识的手段。而闲鱼刚好能提供这个。
回想一下,除了工作的特殊原因以外,平日里和你说话最多的陌生人是不是那些出租车司机、淘宝店主、外卖小哥?商业关系是最容易拉近人距离的关系,如果能把它加以利用,将是一笔庞大的社交资源!
闲鱼,或许真能以电商的方式拯救阿里的社交。
注:文/刘峰,电商报,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文章来源:电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