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带着“增长还能持续多久”的焦虑,双11迎来第十个年头。今年双11,对一些人来说是灾难,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渴望。因为,决胜的路很长,最后脱颖而出的注定是那些能够在风口屹立,抓住机会刷新认知,又有长期战略定位的企业。亿邦动力将通过系列报道展现一批勇于“逆生长”的企业代表,并借此呼吁热爱电商的朋友们继续奔跑,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拥有生命力比生命本身更值得敬畏。
一点资讯总编辑吴晨光对多年前杨浩涌分享的一个关于“如何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的PPT追悔不及:“当时真的是听不懂,现在想明白了,如果当初按照浩涌的思路做了,现在也许拼多多就是我做的了。”
饭局一席玩笑话,透露出在广域的市场面前,企业家如何能不带偏见,避免走入“苏格兰黑山羊”的误区:你所看到的,也只是在你认知的边界内看到的。潜在的对手,并不来自于认知边界本身。
和杨浩涌交谈的一个小时里,亿邦动力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企业家是如何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由此衍生的思考则包括:
①为什么杨浩涌可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认知盲区”?
②汽车新零售真正的市场增量来自哪里?
③如何确信自己已经捕捉到机会,并迅速实施?
作为赶集网的创始人,杨浩涌经历了和58同城的大战。赶集网和58合并后,杨浩涌再次出发,成立了车好多集团,旗下包含瓜子二手车、毛豆新车和车速拍三个板块业务。
杨浩涌进入汽车领域的时候,这个市场已经是巨头林立。在此情势下,他带着车好多集团一路狂奔,瓜子掀起广告大战“砸市场”,瓜子、毛豆不断开线下店,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引入车好多等。近期,车好多获得1.62亿美元C+轮融资。
在杨浩涌看来,汽车流通领域,无论是价格体系,还是经销流通模式,都缺乏创新,没有围绕用户真正的各种需求去服务。车好多“以用户的需求”为原则,通过产品创新和智能技术趟出了一条新路。作为创业老将,他认为,任何创业,从行业市场规模和团队基础来看,都是有边界的,是有限的,但如果一直围绕着用户服务不断延展,那便是没有边界,是无限的。
那么,车好多如何逆势增长?如何围绕用户需求去进行“无限战争”?以下为亿邦动力与车好多集团创始人杨浩涌的对话内容。
汽车进入存量市场 二次增长靠“下乡”
亿邦动力: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销量在下滑,你们是属于汽车新零售,怎么看待这个事?
杨浩涌:大家会觉得新车市场,从一个增量市场到一个存量市场,该买的都买了。现有的汽车流通领域,无论是流通经销商4S店模式、还是厂商的价格体系,以及汽车流通的产品,本质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除了电动车以外,整体好像Windows一样不断地更新。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数量甚至比全球第二名还要高1.6、1.7倍,有2900多万辆。所以中国汽车已经进入存量市场了。汽车跟新房一样,已经进入二车时代。
随着新车进入成熟区,隔了五六年之后二手车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在发达国家,二手车跟新车基本上是2.5∶1。中国是倒置的,新车发展太快,所以越来越多的存量二手车开始不断地交易,一个新车交易一次,二手车交易很多次,所以二手车的量今年还是两位数增长,这在所有大的行业里算是比较少见的。
另外,我们还是看到一些机会,我们管它叫新增量。我拿成都举个例子,成都大概每千人车用量为277辆,既277辆/千人,比发达国家肯定是要少。像美国是800多辆/千人,但是成都277辆已经算挺多了,成都周边的三四线城市,每千人大概只有80多辆,只有成都的一半不到。区域的不平衡,也是我们看到的机会,真正想买车的人,目前受各种的影响,还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新的机会。
汽车可以像当年的家电一样通过下乡促进二次增长。当年出现的一波家电下乡,真正让家电行业迎来了第二波增长,我觉得这是在中国现有环境下汽车领域很大的机遇。
亿邦动力:今年大家讲消费升级,尤其是渠道下沉的消费升级。我们看到中国经济正处于调整期,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家也在思考去哪儿寻找增量的问题。从你个人来讲,对这个市场的认知有没有变化?
杨浩涌:市场一直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你有没有好的产品和方式能够触达。消费者的需求永远都在,只是看谁能够找到打动消费者的点。
回到车来说,有消费不平衡,有新增量的需求,但是另一方面总体消费量在下降,说明现有的产品和模式再想持续增长是挺难的了,必须要新的方式。
传统的4S店比较大,靠维修保养去挣钱,消费者选择相对比较少。另外,传统的贷款模式也让想买车而缺钱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贷款买车,0到1成的首付,在发达国家是很普及的,在中国最低要有3成首付,而且还得有央行的信用记录。大部分买车人群是被这样的东西压抑在外面。这块需求,如果你有好的产品就可以释放出来。
在二手车领域,很多人买二手车不放心,担心这个车有问题,比如有没有改过里程、有没有泡过水、出问题去找谁等。这是过去几年二手车领域很大的痛点。用户贷款也挺难的,维修保养就不用说了。所以,整个二手车领域没有好的增长。我觉得三四线的市场是永远存在的,十年前就存在,现在也是,最关键的是要能够找到好的产品和方式去服务用户。
亿邦动力:汽车行业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金融,采用以租代售或融资租赁的方式去突围,第二个关键词是智能,用科技来提升整个生态运转的效率。从你的判断来讲,整个汽车电商行业往下发展,这两点哪个更重要?对于车好多而言,更侧重于哪点?
杨浩涌:我觉得这两个都是方法。以租代售,包括所谓的智能汽车,对于车好多而言,不是说大家都在提智能、大数据,我们就做智能、做大数据,因为金融很重要,我们就做金融,关键还是看消费者需要什么。
我们在做金融的时候也用大数据,对人群做画像处理。车好多能够做到不到千分之一点五的坏账率,能做到秒批。这样快速的授信,其实都是大数据对人群的画像做出来的。
至于智能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在开线下店的时候,是想着怎么样能够让门店展示的车多、价格好。开出可以呈现上千辆车的门店让买家去看,肯定比去小门店好。而且我们的门店要做到一站式服务,消费者能一次看很多车。从门店车的周转率来看,我们能比最好的门店的周转率快3倍。
车好多的逆增长:数字化+规模化
亿邦动力:今年整个汽车零售市场,创新和变化带来的效力还大不大?
杨浩涌:回到刚才说的话题,还是能不能找到方式满足这些消费者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刚才提到的两组数据,一个是277辆/千人,一个是80多辆/千人,说明他们是有买车需求的。
现在毛豆的门店大概在150个城市落地了。在很多三四线城市,店还没有开就卖了7辆车,所以需求是存在的。这反而是互联网企业的机会,能够应用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利用这些新的渠道、新的方式,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买车更好的渠道,也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价格。
但如果企业还按照传统的路,继续一成不变的往前走,那肯定是不增长的,毫无疑问。所以,现在这个市场有挑战,但也有新机遇,我还是非常乐观的。
亿邦动力:好多车如何抓住汽车电商的本质逆势增长?
杨浩涌:我们进入二手车行业的时候,中国15万个汽车经销商做了1000多万/年的二手车销量,每家平均100辆,每一家都是夫妻老婆店,连锁都没有,更别说后续的金控、保险,他们没有能力提供这样的服务。
二手车有没有改过里程、有没有问题、有没有保养记录,这些在以前用户根本没办法查。于是,瓜子开始一件件通过技术去做这些事情。我们跟保险公司合作去验证二手车,用大数据去做定价,跟银行合作提供金融产品,跟保险公司合作做保险,然后再把后续的维护保养做起来。这其实就是在逆势寻找增长。
新车的问题更严重,去年之前,4S店都是跟某个品牌绑定的,这是很奇怪的一个事情。用户为什么要在这家4S店去看宝马,在那家4S店去看奔驰?应该有一个汽车超市,用户可以在一家门店看到想看的各种品牌的车,有各种各样的选择。而且,汽车经销商、4S店不靠买卖车挣钱,靠后续的维修保养挣钱,这是一个非常畸形的市场。
此外,新车经销商地域化很明显,一旦跟某主机厂商绑定以后,这一片只能卖这个品牌的车。而且经销商如果每月能卖超过六七千到一万辆车,就算新车前十的经销商了。3000万的市场,一月买车超过几千辆就进入前十了,简直不可思议。理论上,3000万的市场,全年应该是几十万辆,才有可能进入前十名。所以这也给毛豆这样的新车电商平台以逆势增长的机会。
电商给毛豆新车带来的机会,首先是效率的提升,可给买家更好的体验,不管是买车的效率,还是价格的优势。因为,电商结合线下的规模越大,效率就越高,库存周转就变得越快,供应链规模也会变大,于是,新车提取价格就会相对更便宜,能够让消费者像去沃尔玛购物一样买车。
“有限与无限游戏”:持续围绕用户需求做延伸
亿邦动力:王兴最近热衷的一本书,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有限游戏是以输和赢为结论的,这场仗打完就结束了,无限游戏不是以输赢为结论,是要看长期主义,看改善行业效率过程中怎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游戏里来。从你的判断来讲,汽车电商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杨浩涌: 所谓的有限与无限,其实对我们来说是一样的。
我们刚开始做瓜子的时候,只是去解决价格问题,随着不断地深入,我们去做保卖,去开几万平的线下场地,因为我们觉得这样做才能让买家买车更方便。而卖车,你给他一个确定的价格,想卖得快的用户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之前汽车C2C模式,大家老担心到底什么时候能卖掉。现在我们有保卖,我一次性当场给你价格、把钱付给你,确保15天售出。这些服务都是基于我们不断深入行业一步步的升级的。
之后我们又想,用户买了二手车,能不能让他在车好多买新车也跟买二手车一样方便,所以我们又做了毛豆新车。今天毛豆的销量,超过一半是来自瓜子用户的导流。
我们又想,用户在这儿买了车,再买个保险,后续服务我们再帮他解决掉。于是我们就不断做了很多后续服务。现在发现这条路可以一直往下走,会越来越长。
我们其实都是围绕用户的需求一步一步迭代往前走。这其实就是从有限到无限的过程。
我们进入二手车市场,抢了别人的饭碗,拿到市场份额,然后我们去做后续服务。我们总在想用户需要什么,以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DNA,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沿着这个思路在这条路上一直往下走,我们发现已经很少再看竞争对手。
拿二手车领域来说,可能打了两三年,线上我们已经到了一定的体量,再往前走的时候,基本上很少有竞争对手。从这个角度讲,这算是有限游戏结束了。然而我们还得一直把服务做好,用户最基本的需求,我们要能够不断抓住、不断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它又是一个无限的游戏,因为再往下5年、10年,永远能找到用户的需求。
亿邦动力:所以你很认同王兴的理论?
杨浩涌:可能他说的跟我想的是一样的。企业不是为了竞争而活着的,而是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竞争是大家看到的表象。所有人都说瓜子竞争打得很厉害,但是从我们内心来看,不是这样,我们都是基于用户需求不断前进的。
亿邦动力:你一开始就这么想的,还是中间慢慢地发生变化的?
杨浩涌:肯定是变化的。
亿邦动力:你刚刚讲这两年开始不太关注竞争对手,说明之前还是关注的?
杨浩涌:一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你要生存,要跑到前面去把规模做大,所以你要去抢其他人的市场,这是必须要竞争的。当你有很大的市场后,你考虑的肯定是围绕用户需求不断提供服务,对竞争对手的关注会淡很多。创业早期肯定会面临竞争对手的挑战。
亿邦动力:那时候对竞争的理解和现在相同吗?
杨浩涌:可能对竞争的本质会有不同的看法。我最早做赶集的时候,可能跟对手是抢占市场份额的PK。做瓜子的时候,我们是后来者,进场的时候,别人已经做了四五年了,我们更多就是想怎么能够跑得更快、怎么去抓到用户的痛点,持续的把服务体验做好。
创业老兵的变化:从重术到知势
亿邦动力:基于对市场走势、对整个战局的判断,这两次创业,你的心态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杨浩涌:要说变化,我觉得现在看长期会看得更多一些,看势会多一些。
我一直在举一个例子,第一次创业就跟上一个你从来没有上过的楼梯一样,这个楼梯可能有很多的危险,你担心一脚踩空就掉下去了,所以每走一步都会低着头看有没有踩实,每踩下一步之前都会先试一下。而第二次再走楼梯的时候,这些问题很快就过了,因为可能经历过一些事情,你都是知道的。
创业也是一样,比如说节奏的把控、该不该发力、到底是多还是少、什么时候去融资,这些有关“术”的事就会好一些。因为第一次都关注过了,所以第二次想长远的“势”会想得更多一些,比如说战略是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亿邦动力:说到未来的“势”,最近你思考的问题里,哪个问题是总会不由自主地闪现在脑子里的?
杨浩涌:有三件事是我一直在想的。首先是新能源电动车,其次是共享汽车,再往下可能是无人驾驶。我觉得这三个事对我们行业的影响会是很深远的。
亿邦动力:新能源汽车、共享和无人驾驶,按照轻重缓急,你会怎么划分?
杨浩涌:如果按五年期限来讲,这三件事对我们来说都是相对比较战略级、重要但又不那么紧急的。
对我们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搭建一个全国高效的新车、二手车流通网络。这是我们立命的根本。而这个网络怎么去适应未来电动车和自动驾驶的到来,怎么样去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而不仅仅是买和卖,这是我未来会想得比较多的。
亿邦动力:感觉你是看到了边界,也试图想突破边界。
杨浩涌:我觉得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机会永远是足够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是没边界的。反过来说,今天我们这个团队,能够去做好一到两件事情就已经不错了。所以从团队去看,企业又是有边界的。
亿邦动力:你从第一次创业到第二次创业,最明显的变化可能在这儿,在切入一个新市场时更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
杨浩涌:是。我们是很冷静的,不是说所有的机会都是你的。市场上的机会很多,每一块领域都有可能出现百亿、千亿的机会,但这个机会是不是你的跟你的团队相关,也跟你的资本是相关的。我觉得这些东西也需要创业者冷静地去想。
回到边界问题,战略上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从这个角度我觉得企业必须是有边界的。所谓的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其实就是边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抛开企业本身,你所属的这个行业,它的机会很多,你怎么去持续抓住这个机会、围绕用户不断服务,它又是没有边界的。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