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在2018年的电商界已经蔚然成风,似乎没有几家实体店都已经不好意思见人了,而且实体店也开出了花样,有把便利店收编改换门头的,也有新开体验店重装出阵的,还有大搞无人超市、无人货柜玩科技的。前面已经讨论过(拙文《在电商开店的潮水边漫步》),开店仔细一算好处多多,获客成本低,黏性高,流量丰富,毛利润也高,还能搞社群,又直接省去了最后一公里等等。但开个店就那么容易吗?
回顾电商的扩张之路,鼻青脸肿的事儿也不少。比如第一批搞生鲜电商的,懂电商却不懂生鲜,忽视了生鲜的非标准化,结果营销越好,亏得越惨。一些生鲜电商搞运营、搞美工、搞数据,人才济济,就是团队中没有几个认识农产品的,采购中洋相百出,源头出了问题,后面还能好吗?到后来才有了专业买手制和专业供应商。
到了今天,电商又一股脑开店,同样是陌生的领域。虽然都是零售,但一个是线上,一个是线下,总还是差异较大。电商开店可以叫新零售,但在传统线下的势力范围内,恐怕也不是那么好混。
开店的地址很重要。虽然还不至于到讲风水的程度,但有可能几步之遥,有的店就生意好,而有的就生意差。线上开店买个旺铺模板,甚至来个免费模板也行,但线下开店就得扎扎实实搞实体装修了,风格如何把握?装修的程度与成本如何控制?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线下有一句话,开店都死在了装修上,一个好好的店铺,如果很短时间就关门大吉,房租不用说,光装修费就够亏几年的。
实体店面积同样很重要。网店不受面积限制,想摆多少就摆多少,但实体店都受面积限制,一般的便利店摆上几百种商品已经很不容易。在这么小的面积内摆货,摆什么不摆什么,又是一门大学问。线上可以随时根据数据更换宝贝,而现下总是要摸一段时间才能有一点儿心得。
服务也是考验。线上一来顾客,机器人自动回复“亲,有什么可帮忙的吗?”也行。线下那可是面对面,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都关乎客户的切身感受与购物体验,也影响着最终的“转化率”。那些熟练敲着键盘、拿着鼠标的电商达人,在线下的实体店要招揽好顾客,其挑战绝对不亚于让网上的复购率猛然翻一倍。更不要说一些网络达人现在连语言的功能都已经退化了。
供应链也需要改变。电商是以中心发货为主要模式的,原来从一个点发往全国,后来又分出区域大仓、中转仓和前置仓,但离最终用户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实体店则直接面对面,客户看见了就能买,及时性非常强,对供应链的要求与电商有很大差异。
对人才的结构也提出了挑战。电商以网络信息人才为主,线下以实体门店经营人才为先,而新零售还要打通两者,更需要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现实的难题。曾经的线上线下是水火不容的,融合有那么容易吗?以苏宁曾经的教训来看,线上线下一体化,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的线上线下部门内部竞争,唯有打破界限,按产业链、供应链进行业务重整,才是根本的出路。
不能为开店而开店。电商开店不是目的,仅仅开店也绝不可以叫新零售。如果不能把线上线下完全融合,那么只是多了一个线下的部门而已。新零售的核心是用电商先进的技术、理念、方法及数字化业务体系改造线下零售体系,使其由一个传统的便利店变成网络零售的前端,根本在于依托大数据及智能技术为顾客打造一个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综合性购物体验场景。
对于充满骄傲的网络技术而言,也不要轻敌。一些新零售技术还是不过关的,比如无人零售店,曾经在2017年的夏天因为降温技术不过关而被迫关店;也有的技术成本目前过高,挣了眼球,亏了生意,难以长久等。还有无数线下经营的细节电商也需要学习,比如有人说盒马生鲜的烹饪味道一般,互联网能请来厨师,但“羊羹虽美,众口难调”。就是有了大数据,知道了客户喜爱,厨师现场做不出来还是不解决问题。
当然,对于新事物而言,我们总是要充满期盼,热烈欢迎,以宽容之心看待。也希望新零售多一些谦虚之心,少一些骄傲,稳扎稳打才有前途。而那些扎堆跟风的行为尽量还是少一些,这样的教训我们已经太多太多了。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