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命题——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群众起来了怎么办?好多新农人不以为然。但一些身处农村电商一线的青年电商马上回答到,我们将腹背受敌。一方面,电商上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越来越薄;另外一方面,农民越来越不愿意做幕后的供应商,而是直接走上了电商前台,通过淘宝、微信甚至抖音等渠道直接销售自己的农产品。由此,新农人立刻就成为尴尬的中间商角色,被农民进一步拉低了市场的价格水位,更加无利可图。
这样的情形看似残酷,甚至对新农人有些不公平,但市场经济从来不相信眼泪。作为去中间化的电商,怎么可能容许过多的中间商存在呢?我曾在一定的场合公开讲过,新农人的名字固然好听,但大多数只是网上的二道贩子,只是比农民更善于讲情怀,更懂得营销,也更会包装而已。话是直白了点,但大体情况就是如此。
趋势总是难以改变,简单的收购农产品,然后在网上销售出去,今天已经越来越难。于是演化出两个分野:一种是进一步在包装营销上下功夫,力图通过品牌实现更高的溢价,有点儿打造土特产品中国版立顿的意思,但可惜的是,曲高和寡的居多,因为品牌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就是高雅高价,而首先是一种心理定位和文化认同,没有达到消费者的心理定位,没有打动消费者的内心,一定是难以实现高价的。
另一种是选择了退出,大方地将觉醒的农民让到了前台,让他们成为电商的主体,而自己则有一种“她在丛中笑”的坦然,从电商的前端交易退到幕后的服务体系之中。在这中间,有的由卖农产品转变为培训农产品电商,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农民;也有的把美工摄影、包装策划做成了主业,帮助农民进行文创和网络营销策划;还有的倒退至供应链环节,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仓储、包装、冷链和快递物流等问题,甚至都可以一件代发。
我曾经引用一个比喻,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同样的道理,电商的生态圈也足够大,产业链容得下各个环节的运营商,共同分取一杯羹。如果与生产农产品的农民形成正向竞争,而明显缺乏价格控制权的话,不妨还是退后一步,在广阔的供应链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
我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引用一个故事,曾经的电商少年——洛川小伙何飞杰,在上大三的时候就一年销售苹果800多吨,网上销售了全村约一半的苹果,后来也义无反顾地成为一个苹果电商创业者。但当洛川越来越多的果农踏入苹果网销大军时,他及时退到了幕后,成为苹果供应链服务商,提供从包装、仓储到快递物流的全套服务,很快打开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这背后的道理也不得不讲,做苹果电商那是做买卖,有赚有赔;而做电商服务商则是搞服务,不论你的生意赚还是赔,而我的服务按次收费,几乎不会赔钱。
从何飞杰的故事出发,我想表达的是:电商固然是要去中心化的,但却不会消灭中间商,特别是中间服务商,目前农产品上行不力,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中间服务商,导致农产品电商链条严重残缺,现在需要更多的新农人、农产品电商创业者,适当退后,把市场的主体逐步让位于农民,把农民搞不了的电商服务体系特别是供应链体系搞起来,大家互补短长,携手共赢。类似可以参考的一个数据是,在美国虽然只有200多万农民,但在其背后却有1500多万的农业服务商在支撑,农业服务的领域空间还很大。
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痛点成为行业的共识,连阿里巴巴这样的巨无霸都公开讲,要扶持S2b体系,一些中小电商平台也放弃了成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不切实际的梦想,转变为供应链平台,换来了新的发展天地。比如江西的全城电商,把自建的平台变成信息对接、供应链服务和人才培训平台,找到了新的市场立足点。
中间商未来不需要这么多,但中间环节却必不可少,靠中间环节层层加码来挣钱会越来越难,但靠提供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系列服务却大有可为,这就是今天供应链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
所以,随着农村电商的深化发展,早期的先锋领军者——新农人和电商创业群体,完全可以顺应天时,让位于农民,做农民做不了也是整个农产品电商行业最需要的电商服务者,及时捕捉市场转换热点,成为新时期农产品电商潮流的引领者。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