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5月22日消息,日前,场景实验室创始人、造物学出品人吴声在2018腾讯社交广告区域营销峰会上发表了《从场景流看社交场景价值》的主题演讲。
吴声认为,必须在操作系统的维度内理解小程序,微信是一个操作系统,小程序更是一个操作系统,其实最轻的应用是小程序,最重的运营反而是社群。要有基于小程序的群运营,这是现在商业很重要的风口机会。
他还表示,从精准连接到规模协作,进而实现弹性赋能和持续的刷新。机会永远属于最早的勇敢者,那种对未知的拥抱,是这个时代的宿命,也是品牌突围的不二法则。
以下为吴声的演讲原文:(有删减)
毫无疑问,我们处于一个微信的时代,有人说微信是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应该叫微信互联网。但愿微信出走半生,归来仍是QQ。
在如今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流动性时代中,我们很难具体去进行一些边界的界定。有人说现在的周末消费场景,最初用微信支付摇一摇可以免单,但现在数额已经很小,但大家还是积极参与——因为有游戏的正反馈机制。所以我们看到微信红包形成了场景的渗透和下沉,也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附近的小程序。跳一跳作为一个小游戏跻身大游戏,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就是让小程序作为生活方式,作为下意识的场景深入人心。
从微信红包到跳一跳的变化,其实已经告诉我们,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和万物智能,没有什么边界能够被简单的单一定义。因为我们的认知在变化,我们的心智在进化,基于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能够表现为生活方式,表现为审美力的跃迁。
场景流下的人—货—场
去年我们在发布年度新物种预测的时候,特别提到了小程序电商,那么从小程序电商到小程序零售,我们要怎么定义自身的品牌和用户的关系,或者说我们要怎样去理解,去中心化生态下的流量和这个时代的人、货、场呢?
以微信、QQ为代表的连接工具,放大了新的商业机会、商业场景和商业形态。我们都熟悉的王者荣耀,你说它是一款手游,还是一种社交产品?因为重构了社交?还是社交改造各种产品的场景?通过以微信朋友圈、讨论群为代表的介质,重新定义了我们的社交关系链条也是人货场链条。
今天,我们怎么去重视微信和小程序都不过分。前天我和李叫兽有个对话,预测关于未来会有什么营销市场的搅局工具,我们谈到了AI,谈到了信息流,谈到了今天非常熟悉的营销传播商业的基础设施,再说最终预测的时候,李叫兽着重提到了一个词叫小程序。
小程序被严重低估了。有人说小程序的风口,会不会是泡沫一样的存在。我觉得必须在操作系统的维度内理解小程序,微信是一个操作系统,小程序更是一个操作系统,其实最轻的应用是小程序,最重的运营反而是社群。要有基于小程序的群运营,这是现在商业很重要的风口机会。
什么是我们的用户关系,什么是我们的数据资产,什么是品牌能够形成的裂变式传播?我们难道还简单的认为,以拼多多,云集微店,蘑菇街为代表的成功,只是完成了二三线,三四线城市的人口红利收割吗?不,更多的时候,这些应用完成了社交场景的渗透,这种渗透通过微信支付,通过小程序,通过朋友圈,通过讨论群完成了用户生活方式和商业边界的溶解,形成了新的人-货-场能力。
我们还应进一步看到,这种变化背后,隐含了今天超过十亿人次所形成的流量增量红利。不仅仅表现为电商和社交游戏,而是社交电商、社交广告,是社交品牌、社交内容、甚至社交媒体和社交零售。
如今我们去讨论社群的时候,最终的结果不再意味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价值观筛选的社群,而是更应该把它具体为之,考量它是不是我们商业更重要的方法。当场景不断切换和更新的时候,当工具以更完整的路径对用户进行更深刻的洞察,以及对人-货-场本身进行识别分析和预测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新零售、新内容、新媒体、新人格和全新IP。
场景下的社交媒体赋能
今天应该思考,究竟有多少的产品场景和服务,还没有被完全彻底的数字化。当我们在谈论微信、QQ、小程序、朋友圈等广告的触达能力的时候,在意的不应该是方法和路径,而是是否提供了这个产品的路径和痛点的解决方案,有没有给予用户需求端超乎预期的惊喜。
当场景覆盖的时候,会有这样一种应用,能够共同去赋能曾经沉寂以久的品牌积淀,这种赋能精于心、简于行,能够让我们更加彻底的定位自己的用户资产,定位我们自身的品牌能力,也定义我们的毛利和佣金。
如今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因为我们以数据为驱动,以产品为自驱力。我们希望在这样驱动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连接都意味着是一次打动人心的场景。
合作伙伴也好,品牌主也罢,我们共同在面对用户,共同面对用户的价值。我们应该在意有哪些人格是能够真正意义上差异化定义的,又有多少老字号野百合也有春天。
趵突泉仅仅是作为天下第一泉吗?旁边的李清照、那些古老的历史,那些经典的人格,他们不应该被激活吗?他们应该让我们去意识到,工匠精神不应该只是朋友圈鸡汤,而是本身专注于产品的能力在感动人心。基于这样一种感动,才能够在我们的朋友圈的场景、QQ空间的场景、各类社交ID的场景,完成多情绪的链接和分发。优质的内容不仅可以扣动我们内心的柔软,它们本身就是流量,能够进行二次分发,三次分发。
如今交易逻辑的优化,越来越应该表现为是时间逻辑的一种共赢,我们应该真正去在意自己关于用户的洞察,能不能表现为恰如其分的内容场景分发到朋友圈。
所以不要去羡慕,也不要去在意到底是快手还是趣头条,我们应该去思考,去连接,让每一个认知都寻求覆盖的,是我们的产品自信、态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我们输出的价值观作为最大价值的能力和禀赋。
真正完成多情绪的链接和社交媒体赋能的时候,我们何必在意是不是老字号,是不是海尔、海信一样的大平台,又或者我们可以完成的小而美,就像日本的设计师,去思考小项目的可能性。当我们在每一个微小厘米的尺度上更多专注于自己的产品,以及与人连接的时候,那将是一个一往无前的旅程。
我们希望本地化的效率加上产品化的赋能,以更细微的场景为基础,能够成长为更加大规模的协作。从精准连接到规模协作,进而实现弹性赋能和持续的刷新。机会永远属于最早的勇敢者,那种对未知的拥抱,是这个时代的宿命,也是品牌突围的不二法则。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