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美团打车首日15万订单 滴滴应战疑似杀熟?

闫跃龙 2018/03/26 14:50

美团打车和滴滴终于在上海短兵相接。

3月21日零点,美团打车正式登陆上海,同时上线出租车和快车业务。这是其去年在南京试点之后,走向全国市场的重要一步。

来自美团打车的数据显示,上海站一开通,订单量稳步上涨。有司机表示凌晨三四点就起床打开司机端等待接单。美团打车在上海上线不到20个小时,日订单量即突破10万单。3月21日晚22点左右,距离美团打车上海站开通不到24小时,上海首日完成单量即突破15万单。最新消息,上线次日日完成订单量已突破25万单。

美团打车有什么秘密武器?

开通首日就拿下15万订单,次日一举夺下25万单,美团打车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我和一些司机与用户进行了交流,原来美团打车能撬动B端的司机和C端的用户,是有原因的。

在B端的司机那里,美团打车祭出的是“低抽佣”,对司机的抽成仅为8%,新开城市前三个月更可享受“零抽成”。滴滴的这个数字则是超过20%。为什么会这样?原来是双方对平台角色的价值观念不一样,美团打车认为打车这个业务偏平台属性,平台方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进行信息撮合。换句话说,从买车、雇司机再到把消费者送回家这件事,并不是平台自己做的。正因为这个平台比较轻,美团打车觉得抽佣不必太高。

面对低抽佣,滴滴司机开始反水。有位朋友在朋友圈说,“一早上打了很久才打到滴滴,一上车滴滴司机就说,你用美团了吗?上海都快成美团解放区了。”

在C端的用户那里,除了有优惠外(上海用户前三单每单最高可享减免14元优惠),美团打车还祭出了“一站式服务”。据了解,上海、南京两地用户在美团搜索本地餐饮商户信息时,可以直接通过商家主页面的“打车”入口,跳转到打车服务,不用再手动输入起始地址。这也是美团点评做打车业务的原因,因为无论是餐饮,还是旅行,或者是电影,都与出行密不可分,增加了出行服务之后,对于美团点评的用户来说,能在吃喝玩乐行中实现无缝连接,让体验变得更加便捷。

滴滴应战,最近上海有些腥风血雨

面对美团打车的进攻,滴滴也进行了应战。

滴滴的一招是“堵”,一个朋友圈截图显示,“开Y牌车的滴滴对公司机严禁美团接单,一经发现立即封禁账号,公司将收回已租车辆,列入黑名单,并要求司机赔偿相应损失。”可以看到,滴滴已经向司机发了紧急通知,对司机端施压应对美团打车的进攻。

滴滴也在重新使用当年的红包补贴手段,据一些上海的用户反馈,最近收到了滴滴发送的优惠券。但是,有用户反映,同样是以“周五狂欢”为名发放的优惠券,不同用户的优惠券力度却并不相同。如一位用户收到的短信是“送您3张15元立减券”,而另一位用户的则是“3张10元立减券”。

同时,有不少用户在微博贴出了叫车的经历,认为滴滴有杀熟的嫌疑:“左边是今天注册的手机号,右边是每天都用的手机号,同一时间,同一启始和目的地,不同的价格,基本验证了设想……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数据杀熟?”

最近,“大数据杀熟”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人民日报》甚至专门配发评论员观察文章《数据权力如何尊重用户权利》,指出“同一时刻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尤其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的情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已经构成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不为价格法所允许。”

出行市场应该打一场诚心实意的“体验战”

美团打车进入上海市场,听说最近还获得了杭州市颁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即将进入杭州市场,这一切都标志着出行市场在2018年将重燃战火。

大家都在讨论,2018年的出行市场是否会再次爆发补贴战。我认为,单纯的烧钱补贴竞争并不可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出行市场,要打的,应该是一场诚心实意的“体验战”。

这个体验,不仅来自于C端的用户,更是来自于B端的司机。只有让这两端都有好的体验,作为出行的平台,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个体验,不仅仅是价格方面的,更是包括是否快捷,是否持续,是否公平等在内的综合体验。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这个“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本来是好的技术,可以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等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是,这个个性化不应该是价格的个性化,尤其是同样的服务情况下。有人说,平台为了拉新,提供更大力度的优惠券也无可厚非,我想说的是,这个早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的大趋势是越来越重视老用户,因为与其拿出很多钱去拉并不一定忠诚的新用户,不如对老用户好一点。

罗振宇此前在跨年演讲中提到了一个“超级用户思维”,我非常认同。他认为,原来大家崇尚的是流量思维,主要在做的是吸引流量,用户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现在应该是超级用户思维,企业应更关心有多少超级用户,培育更多的忠诚老用户。

所以,美团打车和滴滴之战,表面看起来是两个平台在打,实际上他们都是为司机和用户在打,谁能给B端的司机和C端的用户带来好的体验,谁就能真正拥有超级用户,谁就能在这场新的出行大战中最后胜出。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