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儿童业态商业消费市场分析

03月21日杨晨颖

【订阅DT电商官方微信“DT电商网”,更多行业数据等着你】

一直改变的不只是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还有消费习惯,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在不断地改变着、进步着……

承受着多方面的冲击,传统商业渠道一直都在挣扎、变革。恰巧,在变革的瓶颈期快要来临时,宝贝经济来势汹汹。

事实上,儿童业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购物中心的“客流发动机”,儿童业态在购物中心的比重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儿童业态的发展也存在着问题。

娱乐消费增长明显

根据盈石集团研究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中国儿童消费市场规模已接近4.5万亿元,其中儿童娱乐消费市场的规模突破4600亿元,未来5年的年增速也将突破30%;培训类消费占比最高达26.8%且增速最快,同比上涨8.8个百分点,其次是娱乐性消费,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至15.6%。

此外,在2013年,儿童教育类消费与娱乐类消费的比重约为40%:15%,而这个数字在2015年已跃升至40%:25%。

教育类支出占比平稳,持续保持在四成,显示出家长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方面。然而随着80后、90后进入家长的队列之中,给儿童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变化。

年轻家长不再仅仅关注儿童教育,也将注意力放在儿童娱乐上。

由此可见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正在影响儿童消费市场,未来儿童娱乐消费将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关注儿童消费品类及频次的变化,就是抓住儿童消费市场走向的“命脉”,把握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可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关注儿童消费的同时,由此引发的家庭消费也应受到重视,从而实现一拖N的连带效应。

在关注儿童消费的同时,由此引发的家庭消费也应受到重视,从而实现一拖N的连带效应。

区域发展差异大

有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的亲子购物类店铺高达3276家,是位居第二名的北京店铺数量的一倍之多。

不过,在这些城市中,北京是唯一一个亲子教育类店铺数量超过亲子购物类店铺的城市。由此可见,北京地区的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其它城市。

同时,数据表明北京的亲子游乐类店铺数量不仅位居榜首,而且门店总数约为广州、深圳及南京三城之和。据介绍,包括悠游堂、莫莉幻想等在内的儿童娱乐类店铺数量均有所增长。其中悠游堂门店数量不仅门店数量排名第一为133家且增速也位居榜首。

在儿童零售品牌中,孕妇护理类起步较晚也相对冷门,广州、深圳两城的孕妇护理门店数量要远低于北京和上海,发展还不够成熟。

还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发展成熟的儿童摄影,目前面临着摄影风格缺乏创新以及无序低价竞争等问题,整个市场面临困境,包括格林童趣、小鬼当家以及BBface婴童影像馆在内的儿童摄影品牌门店数量均有所下降。

纵观亲子业态店铺数量,上海居四大城市之首,是亲子业态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而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和深圳发展较为缓慢,其门店数量均约为上海门店数量的三分之一。而在儿童业态发展较为成熟的北京、上海地区,亲子品牌的购物中心入驻率水平均在12%左右。

此外亲子业态的地域性也较为突出,超过9成的亲子连锁品牌都是同城经营的模式,仅有3.3%采取跨城市的经营模式。

数据说话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儿童业态研究报告》指出:

在国内42个重点城市中, 儿童业态的商业总面积已达到916.1万平方米, 其在购物中心的占比由2011年的5%上升至2015年的15%。

儿童业态由过去单一的儿童零售为主,向儿童教育、儿童拓展、儿童职业体验、儿童游乐、儿童摄影、母婴服务等多元领域扩展。

经研究发现,儿童娱乐业态的平效高于成人娱乐业态,是唯一较成人同类型平效高的业态。

儿童娱乐业态拥有较高的承租能力。

尼尔森数据显示:

消费者在商场购买的儿童品类中,以销售童装、玩具为主的儿童零售最受欢迎,有69%的消费者每三个月至少购买一次。

其次是儿童娱乐游戏,多以角色扮演、互动体验以及游玩的形式为主,消费者比例为43%。

其中,82%的广州消费者每三个月至少带孩子进行一次儿童娱乐游戏,比例较其他城市偏高。

而每三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儿童服务类消费的消费者比例为42%,且此类消费最受家长的追捧。

儿童主题公园的消费者比例是37%。

来源:风采童装

分享到
下一篇
百人讲 先问人后问道 马蹄社 未来电商发现之旅

快快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精彩资讯发送给更多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