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家SaaS公司来说,ARR的确重要。如果说ARR是SaaS创业的“存亡之基”,一点儿都不过分。
实际上,所谓“经常性”收入,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抗周期收入模式。看看国内软件行业的现状,就更加容易明白这一点。
01
经常性收入:穿越周期的唯一“生存密码”
国内大多数软企,都活在微利、甚至持续亏损的边缘。原因或许有千万种,但我认为,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收入模式的“非经常性”——下一年的收入与今年毫无关联,所以只能饥一顿饱一顿地“看天吃饭”,靠运气维系生存。
如今企业软件的溢价能力已彻底丧失,没有“经常性收入”这条护城河,整个行业很难跨越经济周期。因此,很多企业软件向SaaS转型,与其说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不如说是收入模式的转型——从非经常性转向经常性。
ARR恰恰就是“持续收入”的核心载体,而SaaS公司正是凭借这种收入模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以ARR带来的确定性穿越周期、快速成长。究其本质,ARR的核心魔力在于收入的“经常性”——这让它具备高度可预测性,还能带来低客户流失率、低留存成本与更高毛利率的优势。也正因此,SaaS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快速且稳定的增长。

02
ARR的“纯度”:真假SaaS的分界
在任何证券交易市场,ARR都并非强制披露的数据,更没有严格的审核标准。这就导致了“纯粹”ARR与“凌乱”ARR的分化,也给了不同诉求者利用ARR的空间。
所谓纯粹的ARR,是指仅基于年度定期订阅的费用,它不包括用量、一次性的交易和服务的收入。
纯粹的ARR,直接反映了SaaS业务的经营真实性、增长可预测性与客户留存水平,甚至会影响SaaS公司的估值。
正因为ARR的利用价值显著,不少主体都想加以利用,这也让ARR难免变得不纯粹甚至“凌乱”。最典型的就是将咨询、交付、培训等一次性专业服务费用划入ARR,靠几个大项目“抬高”ARR数值,让“凌乱的ARR”看似比“纯粹的ARR”更“亮眼”。
“凌乱的ARR”不仅会误导他人,更会打乱自身的经营判断。一个失真的ARR会导致NRR、CAC Payback等所有北极星指标错乱,不仅让自身产生对ARR的误判,也会降低公司在外界眼中的可信度。
如果SaaS指标体系因此而崩塌,那么SaaS市场、投资人、公司估值等,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实际上,若纯粹ARR占比不足75%,这家公司就不能算作真正的SaaS公司,而应归为混合模式公司。
03
三股力量围攻ARR:SaaS体系不可承受的崩塌之危
其实,我们已经看到,现在的ARR与几年前的ARR有很大的不同。它已被严重滥用,含金量大幅缩水,几乎沦为一个空泛的概念。
而对ARR的破坏,主要来自三个主体:传统软件公司、AI新势力和SaaS公司自身。
首先是软件企业。由于向经常性收入转型受阻,未能尝到经常性收入的红利,它们便索性“掀翻桌子”。
越来越多传统软件公司打着“创新”旗号,喊出“ARR已死,重新定义软件新指标”的口号。它们一边标榜向SaaS转型,一边用项目收入给ARR“注水”,随意发布营收与ARR数据。
其次是AI新势力。若论对ARR的颠覆力量,AI公司首当其冲。
在AI模式下,基于席位的定价正逐渐消亡,代之以基于用量的定价模式(UBP,Usage-Based Pricing)。而当UBP成为主要定价模式时,ARR便失去了核心的“经常性”属性。
更大的问题是,AI公司将实验性运行收入ERR(Experimental Runrate Revenue)纳入ARR,这几乎就是一个笑话。
目前大部分AI公司的收入都属于“实验性”收入——用户企业购买AI多用于测试,这类尝鲜用户不会承诺持续使用,客户流失率自然居高不下。
而高客户留存率正是ARR的核心价值所在,这种对ARR的滥用,可能直接导致整个指标体系崩塌,让多数用于决策的指标与基准失去意义。
这并非说AI公司无需关注ARR,而是AI行业该定义自己的专属指标与基准,而非“嚯嚯”SaaS的核心指标。
最后,是SaaS公司自身——为了掩饰偏低的ARR数据,主动向纯净的ARR“桶”中注入“污水”。
具体形式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将本地化项目收入计入ARR。这种操作看似能快速抬高ARR,但这类收入未来不仅难以重复,后续获取还会越来越难。因为此时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同领域SaaS公司,而是传统软件企业。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若一家SaaS企业靠这种方式续命,那离关门也就不远了——毕竟,凌乱的ARR,啥也不是。
赚来的钱都是真金白银,想抬高收入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每次遇到这类情况,我都会提醒:明确定义的指标,都应与管理层、财务、董事会等所有利益相关者保持一致;若需更改定义,必须确保所有人都知情。
写在最后
纯粹ARR从来不是光鲜的数字游戏,而是SaaS穿越周期的护城河、信任的压舱石。
数据可追,底线不可破;指标可议,本质不能乱——守住纯粹,SaaS方能安身立命;乱了根基,再亮眼的ARR也只是镜花水月。
一句话,围绕纯粹的ARR下功夫,而不是为了面子到处瞎忙。
文章来源:tobe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