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零工平台处于分化阶段:供需匹配只是第一步

王文婧 赵文元 2022/10/02 21:27

【编者按】数字化服务商一直以来都是电商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但又因过于熟悉而被忽视。我们似乎不该忘记,电商每一次迭代和进化,数字化都充当了技术先驱与应用场景的搭建者。我们认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未来商业,数字化的价值不可或缺。为了更详细的展现电商的面貌与能力,亿邦动力特别推出数字化实战案例。通过每一期的案例拆解,为电商从业者找到最为实用的行业级解决方案。并在每一次的创新应用中,找到一丝未来的曙光。







远程办公、自由职业、数字游民,关于未来职场的想象日渐丰富,但美好似乎仍只属于少数人。

“2020年之前,在众包平台上接单,成单率很高。疫情之后,好多公司放出来的活儿变少了,反而是注册用户变多了,抢单的人特别多。后来慢慢就不太用平台了,主要通过朋友之间互相介绍。”

程序员小韩曾就职于一家朝九晚六的企业。业余时间较多,再加上当时临近三十岁的焦虑,2017年,他开始拓展自己的副业,在众包平台上找项目,却发现活儿越来越少。

身在杭州的文案创作自由职业者Tiki也有同感。

她最初关注过海外自由职业平台Upwork,但注册时被拒了。“填完工作范围之后,Upwork说此类人才已经饱和了。为了保证注册用户都能接到任务,新用户暂时无法注册。”

自由职业:不做后悔,做了无奈

想做自由职业的人,发现这条路不自由。

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白领中产人群,却是零工经济里的“钉子户”。作为最爱焦虑未来的一群人,他们惟恐错过任何新风潮新机会,但找个副业,又不想仅仅是赚点钱那么简单,最好不要仅仅出卖时间,还能提升职业技能,开辟人生新可能,甚至增长人脉与视野。

但条件都满足的好机会并不多。

一位从事IT行业的专业人士直言,“想要灵活工作的人肯定很多,但甲方在哪里?如果说正式工作算一级市场,外包算二级市场,到了灵活用工,能接触到的大多是一些企业的短期需求。”

小韩在使用众包平台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很多问题,最令他无奈的是被套方案。

“有一次给一家公司做联盟链的部署,我折腾了一个多月,把具体的部署文档发过去,结果对方看完再也没理我,方案直接被套走了。很多企业在打听清楚细节后,会拿着方案,找其他团队做功能实现。这样一来,企业的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

“履约过程中,说好先付20%的定金,开发过程付40%,交付后付40%的尾款,但经常遇到开发后临时变更需求,或加新功能,否则就不付尾款,各种违约现象特别多。”

Tiki也曾被一些国内的零工平台劝退,“每找一个机会都要经历一次类似求职的过程,而且你必须花费大量精力经营个人主页,去吸引企业,否则就很难获得工作。”

企业方对于灵活用工一样满腹牢骚,招人难、用人更难。

降本增效是企业寻求灵活用工的主要目的。灵活用工看似灵活,但却大幅增加了企业用工的不确定性。在当下企业普遍求稳的状态下,HR也不敢瞎折腾。

医药企业招聘HR李明(化名)向36氪企服点评讲述了他的“灵活用工”踩坑经历。

“我们曾经招过一个互联网大厂的IT研发,对方说的特别好,履历也很光鲜,结果做出来的东西一塌糊涂。工期到了,他的活儿还没出来,所有人都等着,无形中给我们增加了很多成本,再换个人,时间又耽误不起。”

“要么就是,你已经把钱付给对方了,对方突然说不干了。”

灵活用工链路:供需匹配只是第一步

灵活用工难做,独立运营顾问小马鱼对此深有体会。六年前,从互联网大厂离职后,她曾和朋友创业做过一款灵活用工产品。由于后期没有拿到融资,半年后项目被迫停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验收环节难界定,再加上盈利模式不清晰。如果自身没有造血能力,很难做成功。”小马鱼总结道。

和大众熟知的招聘平台不同,灵活用工是一个链路更长的复杂系统。

长期关注人力资源新趋势的FESCO相关专家在接受36氪企服点评访谈时透露,白领灵活工作的意愿度在提升,实际转化的比例却并没有那么高。

该专家介绍,灵活用工服务可以分解为流量层、匹配层、交付层、支付层、评价层。招聘平台的业务主要停留在流量层,但灵活用工更像是一个精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流量层吸引B端和C端用户;

匹配层通过技术与人工手段,进行供需双方的对接;

交付层涉及验收标准,需要与B、C两端确认;

支付层涉及薪酬、税务、合规;

评价层留存B、C两端交付质量、履约过程中的评价,并作为下一次匹配的参考。

目前国内市场面向知识型人才的平台虽数量可观,但较为分散,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联网交易平台、交流社区。这几类平台各有优势和短板,目前仍难言绝对的市场主导者。

针对中高端知识人才的灵活用工仍处于市场孕育期,服务商也仍处于拓客开荒的阶段。对于匹配、交付等复杂程度较高的环节,一些服务商的技术与管理能力尚未跟上。从运营成本来看,难以实现规模化与精细化的平衡,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一大难题。

灵活用工不仅仅是供需匹配这么简单,考验的是服务商的综合实力。科锐国际外包事业部总经理孙倩对36氪企服点评说:“灵活用工的招聘层面,一看需求澄清的专业度,对于行业、项目、岗位的理解;二看人才资源的丰富度,是否有足够多的人才给到用人方;三看招聘流程的时效把控。”

“用人管理层面,更是灵活用工最大的难点,包括外包交付履约、薪酬税务、人才评估与技能培训、人才职业发展规划等,很少有企业能形成完整闭环和迭代更新。”孙倩说。

注定小而美?白领灵活用工能做成一门大生意吗?

对企业来说,只有找到了真正的高质量灵活就业者,才能实现降本增效。针对白领知识工作者的灵活用工平台,人才的质量和匹配度,远比规模更重要。

“急需用人的时候,没人,不需要用人的时候,一堆人来跟你联系。虽然里面的人都是找兼职的,但是低频,时效性差。”HR李明有时不得不去招聘网站上找兼职候选人,“虽然招聘平台来的人不够精准。但是人多,我可以筛选。”

如何让高质量的人才在恰当的时间出现,交付高质量的成果,新兴人才数字化平台对此有不同的解法。

主打服务数字游民的圆领现在希望做“技能电商”。运营两年多,圆领产品方向已经有过数次探索和迭代,目前,圆领把重点放在了高质量人才的服务和交易机制建立上。

“我们之前做过‘既当爹又当妈’的模式。但这种模式之下,平台的流动性有限,用户的尝试门槛也很高。”

圆领市场负责人黄涛解释说,各个专业领域的事情,由人才自己去跟企业谈反而更深入,企业和人才自己来双向奔赴反而更有价值。“和实物商品不同,人确实太非标了。如果按传统模式,企业发JD,我们把人才推给企业,企业未必能找到最适合的人。”

“我们一开始就明确,数据信息闭环对改善用户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招聘网站,缺少的是最后的用人信息,而这恰恰是灵活用工平台的优势,基于交易信息、履约信息、用户评价,我们可以建立起健全的双方保障机制。”黄涛说。

另一边,不少自由职业者结成了小圈子,抱团取暖。彼此互为私域,互为流量,有合作需求时,也会互帮互助。

“灵活用工一定是一个大趋势,但目前仍处于分化阶段,就看有没有长期主义的投资人或者创业者来做,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挣快钱的项目。”独立运营顾问小马鱼认为道阻且长。

创业失败的经历让她看清一件事,互联网创意人才可能不适合平台接单的模式,他们不想被挑选,更适合打造个人IP。

文章来源:36氪企服点评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