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当吕文广在上海第一次接触到“魔法瓶”时,他恐怕不会想到,30年后这个宝贝能为他带来12亿的年产值。
吕文广于1986年开始创业,在近40年的时间里,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逐步打造成为年复合增长率30%以上的保温杯行业隐形冠军企业,其发展壮大之路是无数中国工厂成长过程的缩影。
01
国内第一只双层不锈钢真空保温杯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玻璃保温瓶是中国家家户户必备的器皿。根据资料显示,最高峰时期,中国保温瓶总产量突破2亿只,工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开始向保温效果更好、更易于携带、不易碎的保温杯转变。由此,80年代末,部分集体企业、合资企业和军工企业开始不锈钢真空杯的研制,但产品多为出口,国内市场则是一杯难求。
1993年10月,吕文广首次接触到时称“魔法瓶”的日本不锈钢保温杯,这项15年前由日本酸素株式会社首创的产品由此开启了全新的征程。在市场驱动下,他开始联合上海交大进行技术攻关,研究产品的构造、工艺及技术问题。1994年夏,吕文广几经周折从中国航天工业研究所引进永康第一台真空机,率先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只不锈钢双层保温杯,国内保温杯从单支接近200多元的高价直至折价近半。紧接着永康迅速掀起保温杯制造狂潮,形成了后来的“浪潮经济”。
根据资料显示,当时永康全市保温杯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多达1300多家,保温杯生产线2000多条。不但带动了拉管、塑料配件、不锈钢板材、印刷、包装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上千名的销售人员投身其中。短短半年时间,保温杯广告几乎遍布永康市境内的国道、省道、县道,永康市可谓“举杯同庆,有厂皆杯”。
产销两旺的同时,同质化、低质化严重的市场恶象开始显现。1996年下半年,永康保温杯行业开始出现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情况,以不锈铁代替不锈钢的案例屡见不鲜。短短两年,永康保温杯产业就几乎全军覆没。
困则思变,作为不锈钢真空保温杯鼻祖的吕文广也在寻求出路。他将眼光投向了国外市场。
1996年,在上海精艺不锈钢器皿进出口公司的牵线搭桥下,吕文广与日本和平株式会社签订了供销合同,向其供应不锈钢广口壶产品。然而,首批次供货的产品就出现了质量问题,对方验货不通过,还基于交货延期提出违约赔偿,向吕文广索赔120万元人民币。
安胜科技向36氪透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浙江商人在日本客商心目中的形象算不上好,甚至有些恶劣。日方普遍认为浙商诚信缺失,契约精神淡薄,如果发生质量事故,闭门谢客是常态,更毋论赔偿损失。困境之中,吕文广一方面积极沟通客户,邀请对方到工厂协商赔偿事宜。吕文广当面向对方致歉,承认质量事故责任,并恳请和平株式会社不要撤销合同;另一方面加紧对产品工艺流程进行改善和优化,并创新拉伸和无缝焊接技术,最终按照和平株式会社的要求顺利完成了这批订单。
由此,安胜开始了之后二十余年公司产品出口日本,并赢得为日本象印、膳魔师等国际知名品牌代工的旅程。
02
深耕日本市场二十余年
2001年中国入世,外贸开始高速发展,保温杯企业也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同时国内的零售业态也在发生变化。2001年12月之前,为了保护中国零售业免受跨国零售巨头的过度冲击,中国政府从政策层面限制了外资零售企业的经营范围。随着中国加入WTO,政策不断放宽。2004年,中国彻底取消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地域限制、数量限制和股权限制。外资零售企业开始飞速发展,国内的零售企业也纷纷进行整合以应对来势汹汹的外资零售巨头。
在此情况下,“保温杯第一股”哈尔斯于2003年和沃尔玛建立合作关系开始进入终端渠道,抢占全国十大零售卖场。
为顺应发展潮流,浙江安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吕文广将公司掌舵交给了更具全球视野的“创二代”——吕峥健。在经过多方市场调研和内部讨论后,安胜科技坚定选择立足海外市场,密切贴合日本市场的需求。
在新世纪初,为保持与日本市场的同步,安胜通过将选拔出的高潜力人才送到海外培训的形式,来了解海外市场的客户需求。现任总经理唐小辉就是当年被选派日本学习的高潜力人才之一。在加入安胜的一年多后,当时还是研发人员的唐小辉被公司委派至日本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之后加入市场部负责安胜的产品营销,从区域经理、外贸部长一路到营销总监。其职业路径可与安胜在日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互为映照。
在产品研发与设计方面,安胜科技也一直同步跟进市场的需求变化。唐小辉总经理向36氪介绍到,20多年间,安胜逐步实现工艺的改良和产品设计的多样性。
其一,在材质方面,由原先的外壳201内胆304的材质构造,到后来更换为内胆外壳全部采用304。最近两三年,医用316和钛合金的材料应用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其二,产品工艺由水胀转变为旋薄,不锈钢的片厚由0.5mm旋薄到0.11mm-0.13mm之间,在重量减轻约30%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保温性能。
其三,在产品外观上,安胜增加了菱形、螺纹状等全新的外观设计,在细节工艺如喷漆工艺、喷涂工艺、抛亮工艺等方面也进行了技术改进。
伴随全球保温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专注日本市场的安胜也一路高奏凯歌,成为中国出口日本的最大保温杯供应商。2021年,安胜出口日本的产品价值超过了3000万美元。
03
运用电商平台覆盖50+国家及地区
立足日本市场的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也为安胜进一步扩大市场创造了机遇。
2011年后,安胜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开始自有品牌建设。
2012年,成立上海安胜贸易有限公司,负责自主品牌在全国的商场、超市、批发等业务渠道的市场操作和品牌运作。线上营销方面,则通过在抖音、拼多多还有天猫京东等平台的趣味性营销来进行品牌推广。
在海外市场,一方面,安胜利用亚马逊、乐天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渠道的铺设,另一方面,安胜通过TikTok、LinkedIn和Twitter等社交平台进行产品和品牌宣传,制作与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相关的短视频节目提升品牌活跃度。
如今,安胜的产品已经进入日本、美国、欧盟、英国等50多个国家及地区,也正是基于安胜的线上渠道铺设,才使得在疫情期间,安胜也实现了对外出口的增长。2021年,安胜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04
数字化保障供应链
销售额大幅提升的背后,是安胜稳定的供应链。安胜科技对36氪透露,多年来通过安胜的努力,产品的交付周期由最初的40天左右缩短到目前的15-18天,整体的产品报废率也实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而这些都基于安胜长久以来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在2011年,安胜引入了台湾的天星ERP系统,之后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升级引进了法国赛杰的二代ERP。目前安胜的信息系统分为六大模块,通过涵盖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办公全链条环节的多个系统完成了全部的数据采集,包括对供应商进行管理的SCM系统、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PLM系统、对企业资源进行共享和利用的ERP系统、负责生产管理和调度履行的MES系统、负责客户管理的CRM系统以及辅助办公自动化的OA系统。
根据唐小辉介绍,信息化有效地提升了公司数据的及时性和透明度,目前安胜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可以做到当天内完成数据的收集分析,为安胜的精益生产提供数据支持。
在六大模块的信息化建设之上,安胜保持了大比例的自动化生产。目前安胜30多条产线的自动化比例在30-40%左右,而建设数字工厂则是公司下一步的规划。总经理唐小辉表示,未来三年内自动化的比例将会达到60%,在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安胜也会进一步打造定制化的业务模式。
在安胜董事长吕峥健看来,“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列单向列车,手握车票踌躇不前的将永远错过,中途下车的将会被客户和市场淘汰,只有坚持坐到底的,才能跻身先进制造业之林。”
文章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