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上线一年零四个月,平台开店数超过2500万,B端入驻商家超过4万,总SKU突破500万……作为微盟主营业务之一,主打社交概念的移动电商平台萌店已为公司贡献了近60%的GMV。
蒙宇宁
萌店的运营方式乍听起来与传统微商有那么几分相似,都是帮商家把商品逐级分销下去并收取返佣。但微盟高级副总裁蒙宇宁解释,二者并无关联,萌店是通过社群实现用户有效沉淀,进而发挥其商业价值,帮助平台商家进行商品分销并赚取返佣。
与其说分销,萌店不如说更像电商平台,与天猫和商家的合作体系并无不同。商家向平台上交服务费,质量保证金,平台通过社群为其提供消费者和萌主,商家在萌店平台既能实现直接购买,也能进行分销售卖。
社群与电商的关系近年来一直是业内所讨论的热点,太多的观点认为二者不可调和,起码目前似乎并未出现佼佼者。但正如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所说,对于电商行业而言,所群电商所带来的内容营销可以让用户暂时忘记价格,让品牌的价值观进入用户心智、激发共鸣,最终形成一个群体的情感链接和精神体验,通过社群内容营销培养的用户黏性更高。
日前,亿邦动力网连线蒙宇宁,以了解萌店社群经济发展来龙去脉。
三环打通社群经济
作为移动社群电商代表,蒙宇宁指出,萌店主要靠三个“环”打造社群经济,实现用户有效沉淀。
“第一个环是外环,我们会利用微信群和QQ群这两种方式,来做社群的组建和营销。”目前,萌店由商家、区域代理商和自由社区运营团队所建立的QQ和微信群总数已过千,并在今年年底前有望达到一万。萌主可在该社群中对用户群体进行直接管理,减少沟通环节,“这叫做外环”。
所谓中环,则是指目前萌店所拥有的26个区域化的微信公众服务号。这些微信号将用户按照区域化进行管理,做定向内容推送,从而将外环用户有效固化在中环。
“最核心的内环,就是我们的APP。”萌店将用户固化至APP,并通过其对人群进行吸引,反向将不同属性的用户推向其所在区域。”蒙宇宁向亿邦动力网表示。
内环、中环、外环皆为环环相套,并将APP吸引来的用户按照区域、职业、身份背景等分配至不同社群内进行管理,最终形成流动的管理体系。
一位电商分析师表示,如何将团队、商品和粉丝实现科学有序的系统化管理,是社群电商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否则便得不到客观的用户数据去刻画粉丝画像,无法做到精准的用户营销。“总而言之,他们要在获取大流量的同时,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一站式营销和管理的平台。”上述人士表示。
社群内容如何有效转化为销售原力
社群用户实现有效沉淀后,必然会产生UGC,目前萌店UGC主要分为购物体验分享与盈利技能分享,分为买与卖两条线。
如何将UGC转化为销售原力,也是萌店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目前萌店有拼团、预告及顾问式三种转化方式。据了解,拼团为萌店APP所特有的销售方式,即用户在分享引流聚集规定下单人数后,便可以用优惠价格获得商品。同时,每逢类目大促活动,萌店还在对口社区内内进行营销推送。此外,萌店组建了专门的运营团队,将用户生成的内容推送至社群中,在提升社群活跃度的同时,还可提升平台用户黏性。
一位行业人士分析表示,社群电商模式成立的前提在于销售转化,目前大部分社群电商都是从内容入手,通过内容细分,进而实现社群维护,向用户推送刚性需求,直至实现销售转化,漫长的链条决定了这是一个“长尾模式”。
据蒙宇宁透露,萌店已建立自有社区来做PGC和UGC的承接,并定期在微信号进行内容推送,“在APP里这个功能叫购物号,商家自己生成的内容可以推送给和他有关系的特定人群。”
社群电商贸易壁垒何在?
目前外界对与社群电商争议颇多,主要观点集中于社群先天电商基因不足,与用户初始诉求相悖。但蒙宇宁对这一说法并不认同,他表示,社交为电商提供了底层架构的流量环境,且从微盟业务核心设置来看,社交与电商完全可以做到融合,同时他也坦言,移动社群电商存在一定竞争壁垒。
“萌店与其他平台相比,竞争壁垒主要在于B端商家和C端用户,而这两方面数据我们都有足够多。”据悉,目前萌店入驻商家数量超过4万,在社交电商平台排名靠前,日活跃度远超同行其他平台。
此外,从C端来说,经过几轮高佣金促销活动,目前萌店拥有2500万注册用户,以及500到1000万日常关注群体,“我们的活跃度和黏性就目前来看也是行业里最高的,从B端、C端、数据上来讲都是排名第一。”蒙宇宁说到。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