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焦虑的开发者:流量变现背后的商业模式困境

经济新趋势

05-21 10:44
+ 关注

对于绝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来说,流量至上几乎是不可撼动的宗旨。作为互联网公司创收的三驾马车,广告、游戏和电商无不是基于流量实现商业化变现的。2018转眼过去三分之一,流量变现市场在本年度的特点也逐渐显现。更多的流量,更快的变现仍然是核心诉求;硬件市场逐渐冷却;移动广告热度不减;APP出海仍然有广阔空间……而在这些现象背后,都反映出了当下开发者的普遍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当前流量变现商业模式的僵化和前景的未知。不同的开发者,在2018年度也面临着不同的焦虑。

移动广告,游戏类与内容类应用的又一个春天?

移动广告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无论开发者还是广告主,甚至是用户都能够直接感知到的重要趋势。当前打开游戏类和内容类应用,视频广告、展示广告与原生广告等随处可见。站在变现链条起点的开发者,对于移动广告的高歌猛进可以说是感知最为深切。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庞大用户群的需求积累和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投放,为移动广告的爆发式增长准备了充分条件。

根据WARC的新数据,2017年,所有类型的移动广告预计将达到983亿美元,几乎占全球广告支出的1/4。然而在面对移动广告蓬勃发展带来的变现新契机,开发者的焦虑似乎并没有减轻。随着广告营收的比例不断加大,也就意味着在广告分布上在不断榨取应用内空间。从APP开屏页,到搜索栏,日常通栏,banner,再到信息流和各种视频广告,应用内空间可以说是满满当当。铺天盖地的广告带来了营收的上涨,其背后则是对用户体验的伤害和老用户的逃离。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具有中国版Twitter之称的微博。微博如今已基本成为了人们日常分享生活、追星以及获取资讯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密集的广告已经使得用户吐槽不断增长,风评与口碑不复从前。不少老用户不堪其扰,转向国际版微博,老用户仍在不断被稀释。

另外一个经历了口碑急转的应用则是2018年爆红的短视频社交应用——抖音。抖音的走红可以说是并不意外,其强大的浸入式体验、用户参与感和网红号召力,使得应用具备了强大的变现能力。广告主的关注使得应用内部开始大规模涌入短视频广告和图片展示广告。由于抖音的产品逻辑压缩了用户的主动筛选空间,使得短视频广告直截了当,近乎“粗暴”的呈现在用户面前。密集的广告,简单“粗暴”的呈现方式,对用户体验无疑成为了一种伤害。作为开发者,如何去平衡广告和用户体验则成为了游戏类产品与内容类产品目前的尴尬。

应用内激励视频、原生内容广告,开发者和广告代理商正在使出浑身解数去平衡变现与用户体验的关系。随着互联网粗放式跑马圈地的上半场结束,进入垂直化、精细化运营的下半场后,所有人都应该重新思量、认真对待广告变现和用户体验的博弈。探索更高效而符合产品定位的商业模式,是开发者和广告代理商仍然需要考虑的问题。

集体唱衰,工具类应用的哀歌?

内容风口自2016年来袭之后,依赖内容获取流量,进而实现商业化变现成为主流变现趋势。除具有良好变现模式的游戏应用外,资本和媒体将目光更多地转向新闻聚合、短视频和直播为主的内容类应用。反观曾掀起出海热潮的工具类APP,随着内容和社交类应用的兴起,热度逐渐下降,近年来更是由于用户停留时间短,变现空间窄而造成了资本和媒体的集体唱衰。开发者面对“哀歌”显得愈发焦虑。工具类APP是否真的已经丧失了市场机会,走向“穷途末路”了呢?开发者又该如何去应对?从大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哀歌”背后的真实情况。

1、居高不下,工具类APP才是刚需

全球移动应用市场回顾报告显示,工具类应用的下载量居高不下,长期居于下载量排行第二位,仅次于游戏类别应用,甚至远高于通讯类、娱乐类和社交类应用。下载量背后所反映出的,是工具类APP所与生俱来的实用性,精准的针对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服务与用户日常工作和生活。因而,工具类APP仍然是市场刚需,尽管资本和媒体关注减弱,但不能否认用户对其强烈的依赖性。

此外,工具类APP在海外市场也表现出了长足优势。尤其是目前国内APP出海所主要面向的印度、印尼和拉美等地区,该地区互联网发展相对落后,手机卡顿、内存垃圾清理和网络连接等诸多方面存在需求,因而对工具类应用的下载量也会更大。从工具类APP的综合表现来看,不仅国内市场需求稳定,也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红利市场。

2、潜力巨大,工具类APP值得深耕

在资本与媒体的“唱衰”声中,用户停留时间短造成的“用完即走”成为重要论据之一。尤其是在内容风口下,变现往往与用户停留时间建立了最为直接的关系,简单来说,理论上占用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间才能变现更快更容易。

不得不承认,使用时长是应用在变现过程中影响重大的一个变量。足够的停留的时间,意味着更多的品牌形象构建空间、更多的品牌曝光和源源不断的可能性。工具类APP也不例外,然而变现收益的影响因素并不仅有时长,使用频次和用户基数等也是决定性因素。在国内最为知名的天气类工具APP墨迹天气,基于其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日活,已经通过天气指数和相关单品推荐等渠道在品牌广告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商业模式。而另外一条路径则在于延长用户停留时间,对此工具类APP往往会增加更多功能性质的Tab,以满足用户更多需求。安卓系统中常用的桌面管理类工具APP也已经通过增加原创桌面主题等创作型功能来延长用户停留时间。

综合看来,工具类APP的“唱衰”背后实质上是一块尚需要更多探索的广阔市场,尽管逻辑较为清晰,但如何深耕仍是值得开发者去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整合刚需、用户基数和日活等多重优势,找准契合应用本身的商业模式,才是解决工具类应用开发者焦虑的关键一步。

另辟蹊径,流量变现走向何方?

在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人口红利逐渐衰减,获取新用户和流量将变得越发昂贵和困难,已获得的用户更弥足珍贵。消费者对于付费应用的接受能力仍然较差,广告变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不满足于现有变现状况的开发者仍然处于焦虑状态。探索新的变现路径,也成为了开发者,特别是中小开发者的重要诉求。

广告服务商们也在另辟蹊径,试图助力中小开发者弯道超车。在2018年较为显眼的是移动短视频服务商OneWay所发起的“千叶”流量变现共享计划。该公司所发起的“千叶”计划倡导共享变现,通过开发者之间的邀请关系建立起层级式结构,并通过比例分成建立变现联系。这也许是共享经济风口下,开发者变现走出的一条新道路。比例分成的方式无疑是拓宽了应用的变现路径,对于变现空间较小的中小开发者意义则更为重大。究竟这种另辟蹊径的方式,能在解决开发者焦虑的问题上发挥多少作用,仍需要进一步观察。据悉,“千叶”计划从2018年5月2日启动,为期一年。这一年的尝试期,为诸多开发者打了一针强心剂,其收益如何,需要市场和开发者的进一步检验。

此外,应用间的联动和资源置换也是目前开发者不断尝试的新路径。而通常背靠大厂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借力头部应用的影响。对于中小开发者则尚缺乏此类资源。

寻求新路径的迫切,也反映出来当前开发者在流量变现问题上的普遍焦虑。自“万众创新”之后,抢流量的人无疑是更多了,流量红利逐步消失。一方面对流量的增长需求仍然存在,而对于流量极致变现需求,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转化则更为迫切。造流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流量,是目前缓解开发者焦虑的一张通用处方。如何践行,是一个平台、开发者和服务商所必须去思考的东西。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