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滴滴在“运输”上能有多少想象空间?

闫跃龙 2018/04/12 11:45

4月9日,滴滴外卖在无锡全城范围内正式上线。第一天就带来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一天实现订单量33.4万单,位居“无锡市场份额第一”。

显然,这是一个令人可怕的开始,或许连滴滴自己都有点吃惊。滴滴CEO程维在朋友圈表示,“感谢用户支持和信任。交通到物流,运人到运物,滴滴希望打造A点到B点极致效率的运输网络。滴滴一下,马上送达。”

看吧,连程维都开始畅想滴滴的新未来:从运人到运物,从一个做交通的公司到一个做物流的公司。那么,滴滴在无锡做外卖,到底是为了骚扰对手,还是真的进行业务的新探索,这个探索带来的转型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运人和运物的本质都是效率和体验

运人和运物,的确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从A点到B点,本质上都是一个平台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效率和体验的提升。

运人,追求的是用户和司机的精准、快速匹配,让司机少跑路(通过路径规划实现效率提升),让用户体验好。其中,用户体验上包括几个不同维度,首先是叫车时等待的时间最短,因为人们出行往往需求比较急迫,3分钟往往是一个能够忍受的节点;其次是在乘坐过程中,也就是和司机接触的过程中获得好的服务。当然,价格也是一方面,用户希望的,是预期的价格,是不加价。

运物,是将一个物从A点运送到B点,例如外卖是将盒饭从商家运送到用户那里。运物追求的也是效率和体验。两点之间的运送速度要快(同样需要路径规划提升效率),用户收到外卖的时间和开始承诺的时间差足够小。在体验上,用户希望收到的物是完好无损、高质量的,在和骑手交接的时候希望服务要好。

所以,运人和运物,从目标和手段上是类似的,这也是为何滴滴做外卖,美团做打车的原因所在。

一字之差,调度的复杂度差异却是指数级

运人和运物,仔细分析起来,在调度上的难度和复杂度又非常不同。可以说,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中间却有这很大的壁垒。

一是维度数量不同。外卖的调度主要是空间维度,一个用户定了外卖,调度系统要做的,就是找到3公里范围内的合适的骑手,让他快速到商家取餐,然后规划最快的行驶路径,快速送到用户手上。

打车的调度,除了空间维度,还有时间维度,在某一时刻有成千上万的乘客,同时又有成千上万的空闲车辆,他们之间的匹配,距离(空间)的维度是重要的权衡标准,但是只有这个还远远不够,因为各个路段的状况不同,有些地方特别堵,有些则相反,同样是一公里但行驶所耗时间可能完全不同。时间维度叠加空间维度,让调度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路况可是实时动态变化的。

二是维度的量级不同。同样都是空间上的调度,打车和外卖的复杂量级也是不同的。因为打车是全城空间内的调度,而外卖则是在3公里范围内。打车的调度,首先是要将一个乘客的需求和周围上百个司机进行匹配,这种匹配量是巨大的,以滴滴为例,在任何一个时刻,滴滴的匹配量高达千万次以上,在一两秒钟完成上千万次的路径规划,这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打车的体验要做得更好,还要进行预测和更大空间的调度。比如在北京,滴滴会把整个城市分割成无数个六边形。每一时刻都在检测每一个六边形,然后在某个六边形里面计算订单数和空车数,计算供需是否平衡。通过预测,可以在全城进行调度,将其他六边形里面的空闲车辆调到繁忙的六边形里面,实现供需预测、运力调度。

三是动态与静态不同。外卖的两端是商家和用户,都是静态的;打车的用户是静态的,但是车辆却是实时变化的。就好像打靶,外卖的靶子是静态的,而打车打的却是动态靶,难度可想而知。去年AlphaGo大热,实际上,在AI上滴滴要比搜索公司的AlphaGo更智能,因为用Google搜索出结果后,再过10分钟结果还是一样,但是滴滴做供需匹配,哪怕滞后2秒钟,司机早已经驶过路口,又要重新进行路径规划。

上述这种种因素叠加,让打车的规模扩大可以带来指数级的竞争壁垒,因为从只在北京朝阳区调度扩展到整个北京市调度,复杂程度是指数级的。相反,外卖的调度是由一个个3公里内的微调度组成的,就像一个个蜂窝,规模的扩展并无多大的不同。

滴滴与美团大战,结果闪送死了

除了调度的复杂程度不同,运人和运物最大的不同还是运送的对象上。都在讲以人为本,在时间上,两者都有“一短一长”,带来的挑战却非常不一样。

在打车上,乘客希望“等待的时间短”,最后是立刻来车,忍耐的极限节点是3分钟,就是说如果等待超过3分钟,乘客就会不耐烦。因为很多时候,乘客都是站在室外叫车,忍耐力是有限的;在上了车后,乘客和司机“接触的时间很长”,呆的时间长了自然意味着可能出的问题就多,这也让服务的挑战大大增加。为什么滴滴的投诉时不时会出现,我想这一点也是一个因素。

在外卖上,用户一般最快需要等待的时间也要30分钟,但并无什么怨言,用户希望的,是之前显示的时间和最后送达的时间足够接近就行了。30分钟和3分钟,这个不同很明显;用户和骑手接触的时间也非常短,交接一下餐盒,也就几秒钟的事情,用户很少会因为骑手送餐的那一瞬间服务差而投诉。

这种时间的长短差异,带来的服务挑战也是非常不一样的。当然,运物,尤其是关系人们饮食大计的外卖,也有门槛,那就是对商家的审核、品质审核等方面。在这一块,滴滴是后来者,还需要时间积累。

因此,滴滴用运人积累起来的智能调度系统去运物,总体来说相当于是造飞机的去造汽车,上线一天加上试运营八天,加上比较积极的促销措施,拿下无锡外卖市场第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滴滴做外卖,美团做打车,当滴滴外卖大战美团打车,也意味着运人和运物正在跨界、融合。或许,不是滴滴干掉美团,也不是美团干掉滴滴,而是那些物流公司死了,比如闪送。其实,我一直认为滴滴做物流的第一步,就是搞闪电送达,对于成千上万的车辆来说,在运人的间隙运个物,如果智能调度得当,是完全可以实现高效率的。

这有点像拼车的调度。我一直认为拼车的调度是最难的,起点到终点过程中找到拼友的概率,根据这个概率的动态定价,送不同拼友的路径规划等待,都需要大量的机器学习。如果不是拼人,而是拼人+拼物,滴滴的车辆们就成了既能运人,又能运物的多面手。

看来,从运人到运物,滴滴从一个出行公司变成一个物流公司是可行的。物流公司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敲响自己大门的不是另一家物流公司,而是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滴滴……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