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青山何惧云端上 ——《电商扶贫看陇南》序

魏延安 2017/12/08 14:30

一些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大事,在最初往往像小溪流一样潺潺流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横空出世,就如同今天已经在全国如雷贯耳的陇南电商扶贫,其源头却可以追溯到微博上的集体自我代言。在2013年春季,一批陇南的干部开始在微博上为本地农产品代言,不时发出“叫卖”之声,有了效果之后,又干脆变成有组织的干部集体微博上阵。因为我的微博从开通之日起就结合着农村青年工作的实际,突出三农和电商内容,所以在微博上整天帮着叫卖农产品也是常态。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风云际会,很快我在微博上认识了同样叫卖农产品的成县县委书记李祥,不时帮着他在微博上叫卖一下核桃。后来又在微博上帮着时任礼县副县长潘喆叫卖苹果。此后一批陇南的官微与干部微博与我互粉。由此,我与陇南结下不解之缘,而在此之前,说实在话,对陇南确实没有什么直观印象。唯一的概念就是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通报其他受灾地区时,好像听到过陇南的成县、康县等地受灾也较严重。当我在地图上习惯性地在陕西西边找陇南时,才发现这个地方实际和陕南接壤。但谁又能想到,一场由新媒体拉开的贫困地区互联网之旅,最终开启了中国电商扶贫的先河,不得不让人感到惊叹!

如果按电商扶贫的内容来追溯,一批新农人在网上叫卖当地的农产品已经有一些年头,可以视之为最早的自发式电商扶贫,但可惜的是,没有形成洪流,也没有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应有重视和扶持。真正意义上的“电商扶贫工程”,陇南是全国第一家。当一个地方政府能够敏锐地发现互联网带给贫困地区的新机遇时,无穷的新动能也将随之被开发和释放,微博上的集体自我代言与叫卖迅速转化为政府自觉地电商扶贫行动,从人才培训到网货开发,从平台引进到本地传统企业转型,从交通物流改善到电商园区投建,三年间9000多个网店开张,40多亿农产品网上出山,农民因为电商人均增收数百元,电商扶贫带给这个山区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实惠。仅仅在网上搜索“成县电商”这个关键词,相关网页多达40万个,如果不是互联网和电商,还有哪个小县城会这样在网上“走红”?这种无形的宣传作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今天我们看陇南电商,工作成绩和数字有意义,但绝对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陇南将脱贫攻坚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最终通过电商这一个有效通道,开启了扶贫工作的新路,让脱贫攻坚多了一种可能,让贫困地区群众多了一种发展能力,其扶贫思维的创新性意义和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贫困山区的绿水青山可以近在咫尺,在不用污染环境、不用破坏生态、不用生火冒烟的情况下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山区的群众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化红利,实现了从“你来扶贫”到“我要脱贫”,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可以说,在脱贫攻坚的最后攻坚期,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模式更有迫切性,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一切能动的要素,汇聚成脱贫致富的强大合力,这一点更值得其他贫困地区学习和借鉴。

陇南电商为什么会成功,原因有多种,但核心的一条是,政府行动推动的强大力量与市场主体的自发力量相融合,通过政府一系列行政措施的有效推动,为一大批青年电商草根创造了互联网冲浪的良好环境和必要支持,把电商扶贫转化为千千万万个陇南山区群众的自觉行动,既避免了一般行政推动的有点无面、缺乏活力问题,也避免了一般群众自发运动的政策支持不够、后继乏力问题,为扶贫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所以,推广陇南电商扶贫经验,也绝不能是简单地复制,而是要学其内核,最终落脚在“人”的能动性激发上。

陇南电商扶贫,从最早的发端算起才三年多时间,从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电商扶贫试点算起则只有一年多,成绩有目共睹,但同样还有提升的空间。如果说从新媒体的自发行动到转入电商扶贫是一次的质的飞跃,则从电商扶贫到发展互联网经济则是又一次质的提升,电商只是互联网带给贫困区域经济发展机遇的一个突破点,后续还有更大的文章可做。从这一点看,陇南电商扶贫的大文章才开始起了一个头,而其他地方学习借鉴陇南也才更有机会,从陇南发端的电商扶贫事业也才会更有前景!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