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从文化的开掘到市场的开拓

魏延安 2017/11/10 17:00

如同作者一样,我也遭遇过陕西茶叶的尴尬。2016年春天,共青团陕西省委和陕西省农业厅举办陕西省首届茶叶电商大会,我是具体组织者。现场去接一个从外省请来的茶叶电商嘉宾,他握手后问的第一句话就让我十分尴尬,说你们搞茶叶电商大会,没有搞错吧?陕西有茶叶吗?我说陕西怎么没有?我们20多个县产茶叶,有200多万亩,产量有4万多吨,在全国名列第九,是江北第一大茶区。然而,他却说真不知道。相信像这样的尴尬,还有许多陕西人经历过。甚至到今天,还有陕西人不知道陕西产茶的。

然而,在陕西的茶叶界,依然洋溢着一种自我感觉上的良好。曾几何时,我们洋洋得意于自己悠久的茶叶历史,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茶叶在陕西,那些能找得到源头的茶叶传说也在陕西,我们总是说陕西茶叶起源于神农,商周就有记载,隋唐开始兴盛,在明清十分繁荣,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今天的陕西茶叶早已与全国十大名茶无缘。而我们在对外的宣传上似乎也陷入一种荣誉上的陶醉,在国内国际得了多少大奖,最好的茶叶又拍到了多少万一斤,这些又能代表什么呢?如果不能走到千千万万外省的消费者手中,陕西茶叶注定要在寂寞中前行。只有符合市场逻辑,才能走得更远;只有被消费者认可,陕西的茶叶才有明天。

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陕西有茶叶,而且产好茶,显然是一件要紧的事。我曾经在农业部门工作过,什么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无污染,什么“香高、味浓、耐冲泡”,这些陕西茶叶的特点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现在需要说给更多的外地人听。前一段时间,以泾阳安吴寡妇为原型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电视剧热播以后,迅速提升了茯茶的市场知名度。通过电视剧这种文化作品的形式,为茯茶的传播做了最好的铺垫。把陕西茶叶宣传出去,文化显然是一个好载体。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古代雅事之一,渊源流长,特别是与佛家的禅宗结合之后,茶文化内涵日益丰富,和琴棋诗书等都有绝妙的搭配,留下的文化瑰宝取之不尽。而以诗词的角度去发现,自然是一个绝佳的视觉,唐诗宋词中关于茶叶的佳作比比皆是。奚斌锋先生能以这个角度寻求其间的陕茶故事,眼光独到,对于陕西茶叶借着文化进一步打开市场通路必然有着积极意义。

吟诵着那些经典的诗词,阅读着那些背后可能还不熟知的故事,更能体会到古老的陕西茶叶如何与汉唐雄风水乳交融,而眼前也似乎浮现出古代陕西商人历尽艰辛把陕南茶叶输送边境的场景。只有通过这种历史和文化的感性的观察,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本来的陕西茶叶是什么样子!

陕西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不缺文人,不缺文化作品。有一天,一个外地朋友向我谈陕西的感受,说到西安都不敢乱讲话,深感“满城文化,半城神仙”,历史文化底蕴太深厚了,所有的人都很有文化。把他的话反过来看,满城文化,半城神仙,仅仅是文化的一种状态,并没有把文化的软实力演化为今天的硬市场,而“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至今还在陕西上演,“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依旧存在。显然,通过文化的载体来推动陕西茶叶的传播,仅仅是陕西茶叶走出去的第一步,我们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陕西茶叶,我们还需要让更多的人来品尝陕西茶叶,认可陕西茶叶。

但我们面前的道路似乎并不平坦。陕西茶叶要走出去,需要解决我们将以什么样的面目走出去的问题。且不说在陕南20多个县,几乎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茶叶品牌,就连新近走红的茯茶,也有众多品牌。当年汉中强行进行茶叶品牌整合,推出“汉中仙毫”的时候,许多人很抵触,但现在看来,有利于走出去。除过汉中,安康,商洛的茶叶品牌还依然零散,有待整合。甚至,整个陕西的茶叶都需要整合为一个优势的茶叶品牌,以便于更为集中精力地发声,更为有力地走出去。我们能不能恢复老“陕青”?我们能不能用秦岭来统一陕西茶叶?这些都需要探讨。

手捧《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我对陕西的茶叶又增加了一份新的认识和自豪!但正如肖云儒先生的序言所讲,要把资源自信转化为文化自信,也要把历史文化自信转化为现实文化自觉,还要把少数人的文化自觉转化为民众的文化自觉。让文化成为陕西茶叶的翅膀,最终还是要从文化繁荣转向产业兴盛,让我们的茶产业强大起来。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不仅仅是更多的人在说陕西的茶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案头也摆放着陕西茶叶,以喝陕西的茶叶为最快乐的事情!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