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大数据解读教育界三大弱势群体

曾响铃 2017/09/11 16:00

1962年,世界上诞生第一台程序教学机时,技术乐观主义者就曾放言:教师在不久的将来会消失,机器将完全代替教师……即使是55年后的今天,“教师消亡论”仍然十分常见。但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教书育人,唯有老师的人格与精神才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去实现,因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成为社会共识,教师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广受社会各界关注。

一起作业联合腾讯教育开展的大数据调研《中小学教师职业现状》显示,倍感压力的教师群体中,男教师、老教师与副科教师堪称教育界三大弱势群体。相关数据的披露,足够引起专家、学者、媒体,以及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和关心。

1、近一半教书“先生”欲逃离

男教师恐成校园“大熊猫”

按照社会上的职业属性划分,人们常常会对某类职业进行性别预设,如警察、护士。如今,教师职业中,男女比例也存在严重失衡的现象。不仅新晋教师中男性人数在减少,而且在职教师中男性还纷纷逃离。据公开数据,全国27所师范类院校中,在校师范生男女比例差距明显加大——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这意味着,未来国内大批教师中女性几乎两倍于男性。而仅有的三成男生中,最终选择进入学校、走上讲台的更是凤毛麟角。一起作业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有近一半的男教师表示愿意从事其他工作。

校园中的教书“先生”踪影难觅,能够坚守岗位的男教师,应该会被当作“大熊猫”重点保护起来吧?

事实并非如此。报告显示,多数男教师背负压力,甚至有超过60%的男教师明确表示“亚历山大”,濒临崩溃边缘。

(超一半男教师“亚历山大” 来源:一起作业)

超负荷的压力或许与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收入、家庭负担、社会地位等有着直接关系。直接体现为:教师收入水平低,男教师养家难;工作繁忙责任重,无暇顾及家庭教育;社会对男教师认同感偏低……

一位刚毕业的师范生描述自身的经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收入3000,除去房租、水电、吃喝,一个月下来囊中羞涩。”这并非是个例,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男性是家庭的经济支柱。男老师也像其他职业的男性一样,需要赚钱养家,需要娶妻生子,每月4000块不到的工资,养家之难可想而知。对此,知乎上常有男教师自嘲:拿着这点工资,相亲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老师,只能说自己是事业单位的。

繁重的教学工作同样是男教师难以承受之痛。备课、教研、听课、开会、批改作业、教学反思,撰写各种业务学习、政治学习、读书笔记……此外,许多隐形的劳动付出并没有计算在内,责任划分不清更是让老师多了很多隐形的工作负担。“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男教师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也在工作与家庭的天平上渐渐失衡。

至于社会认同感,目前社会上仍然存在一种偏见:男性当小学教师是“没出息”的表现。“即使是专科的男生也不愿当小学老师,如果进不了中学,大家往往会选择考研,或干脆在求职时避开教育系统。”这一观念在大学男生中颇具代表性。

男教师身为校园中的“大熊猫”却没有享受到国宝级待遇,足够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待遇,并抬高教师门槛,或许才能彻底撕掉男教师背后“弱势群体”的标签。

2、手握“保温杯”的老教师

更迫切拥抱互联网

教龄较长的老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最有经验、威望的一群人,也有着自己的烦恼。公开数据显示,占用教师工作时间的并非全是教育教学工作。真正用于教学及相关准备的时间在整个工作时间中占比不足1/4,剩下的3/4是更为耗时耗力的非教学任务。

在一起作业的教师职业现状调研中,同样能够验证这一现象。70%的老教师认为非教学性相关的事物太多,这是带给他们压力的最主要因素。这些非教学任务种类繁多,覆盖了形式化的行政工作、日常文书整理、各种分析报告数据、迎检材料的补写,以及各种业务学习的笔记等。这里的每一项工作似乎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关系着学校和教师的督导考核评估。

(20年以上教龄老教师压力来源以及占比 来源:一起作业)

对于精力充沛的年轻教师来说,或许可以“忍痛”处理这些非教学性工作,对于手握“保温杯”的老教师来说,明显“吃不消”。老教师们开始意识到,信息化教育的落实将是他们摆脱沉重教学负担的最后一颗稻草。

“过去每天批改作业都会占用我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而现在每天我只要花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作业布置和检查,软件还会自动生成作业报告,提供数据分析。这样的话,全班知识点掌握情况就会一目了然。”徐州某中学刘老师对于信息化技术助力教学工作有着深刻地体会。

随着互联网教育平台的兴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减少了备课、制作课件、布置作业、出试题、教学反馈等工作量。在高教龄的老教师中,71%的教师渴望尽快提升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老教师积极拥抱变化,年轻教师更应如此。

年轻教师的适应能力强,对老教师何尝不是一种冲击?教育是终生的教育,教师需要有一份时刻坚守的平常心,同时在坚守中不断创新。新技术融入教育后,老教师更担心自己能否赶上年轻教师的脚步,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可见,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比男教师小。

3、围观被鲜花和贺卡环绕的主科教师

44%副科教师想跨行跳槽

过去32个教师节里,主科教师被鲜花和贺卡围绕,让副科教师好生羡慕。被冷落的副科老师长期处于尴尬地位,在教师群体中是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一位副科老师称,“我们受冷落,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应试教育。”虽然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应试教育留下的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一起作业调研数据显示,非语数外的副科教师中有62.8%认为压力大,他们认为压力大的原因分别为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和非教学性相关的事物太多,分别占比72.4%、66.5%、64.1%。

(副科教师压力来源以及占比 来源:一起作业)

据了解,教师的薪资由每月工资和每学期的绩效构成。绩效衡量成为副科教师的隐痛。主科教师通常能够通过学生成绩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副科老师的教育成果却不好衡量,没有了升学要求更是处在教学边缘,这直接导致主科教师在绩效收入上高于副科老师。加上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多数为主科教师,使得两类老师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大。

除了收入上的差距,让副科教师最伤心的是被“边缘化”、不受重视。主要表现在:职称评选少有副科教师提名。原因不言而喻,中小学中,学校要通过学生成绩、升学率等因素来综合评估教师教学技能,史地化生等学科在学生升学时没有考核,这些科目的老师在评定职称时优势骤减。

西湖区某小学体育课陈老师坦言:“语数英老师的教师节过得红红火火,我都有些‘嫉妒’他们了。”尽管体育老师不用批改作业,但每周的工作量并不少。他每周要上14节课,而且要陪着孩子们一起运动,两节课下来也挺累的。陈老师笑称,希望在明年的教师节可以收到学生的小卡片。学生对于副科的偏见,这种挫败感在教师唯一的节日里尤为强烈。

正因为上述原因,调研过程中有44%的副科教师明确表示,如果有机会从事其他职业,他们会果断放弃教师职业。

既如此,又该如何提升副科教师的职业忠诚度,发挥他们自身价值?

今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特别强调要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推进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和基地创建。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研制《学校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此外,还相继发布了《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文件,让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在促进教学活动的全面进行的同时,期望更多副科老师能够从“幕后”走到“台前”。

同为教师群体中三大弱势群体的男教师、老教师、副科教师,他们更需要得到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自由公正的成长空间,这些都是教师获得职业尊严的重要基础。他们在默默承受压力的同时,心底时刻蕴藏着一份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殷切希望。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