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无人便利店“投放赶不上计划” 问题出在哪

亿邦动力网 2017/08/16 06:00

【亿邦原创】无人便利店好像在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Amazon Go的出现引出了概念,淘咖啡的出现让未来商业的实践者更认定了这件事的可能性。于是,各路玩家相继入局,纷纷放出豪言:一个月200家,一年5000家;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但时至今日,你真正见过多少家?

说好的大面积投放呢?

“现在落地的盒子已经有30多个了。”缤果盒子相关人员这样告诉亿邦动力网,这是发稿前统计出的最新数字。然而,半个月30多个的投放成绩,和原计划8月份完成200个盒子还是有差距的。

“其实每一周都有新盒子,只是盒子的产能还在爬坡当中,目前的状态是工厂出一个就落地一个。”缤果盒子公关负责人吴海宏表示,尽管曾经被城管询问,但政策方面没有对缤果盒子的落地产生任何影响,拓展速度主要受限于工厂的产能。不过,当亿邦动力网询问合作工厂数量及产能时,对方以商业机密为由暂未给出明确的回复。

此前,缤果盒子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经提到,其盒子的月产能可以达到700台,按照这个数字,一年5000台的计划其实是可以实现的。“每月700台是爬坡完毕,状态调教完成状态下的产能。盒子的生产需要时间,SOP(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和磨合都需要时间。” 吴海宏坦言,照目前的进度,8月完成200台是存在一些压力的,但一切都在逐步进展,9月份也会给大家一份新的答卷。

一位刚刚入局无人便利店的零售行业人士表示,缤果盒子作为先头部队,就像是在给整个行业探路,遇到问题都是正常也值得理解的。“无人便利店的硬件未来一定是分单生产,前期SOP流程的制定需要过程,制定好之后生产能力是一定跟得上的。”她补充道,南方与其相关的工厂有很多,未来,产能不会成为无人店拓展的阻碍。

难落地的症结在哪?

居然之家EATBOX负责人安利英曾表示,无人便利店未来比拼的是供应链效率和地推速度,加上是否能做到对顾客的数据进行很好的分析,通过判断喜好对选品做出指导。而任何数据的收集也都需要大面积投放,快速地推拓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是,一个新物种要拓展,其可能面临的问题往往不可预估。

1、影响体验的技术

今年7月,快闪无人便利店淘咖啡在造物节中占尽眼球,不仅因为逍遥子亲自到店为一个阿里员工买了冰淇淋,还因为阿里的入局让行业看到了希望。不过,淘咖啡对外的当天也曾Bug频出。

按照计划,在淘咖啡购物的过程中,除了进场需要用手机注册识别,整个流程都无需再掏出手机进行付款。然而,亿邦动力网在食品区语音点单后,机器人无法完成下单,最终只能通过扫码完成支付,业务员对此的解释是网络不稳定。不过,这次不稳定持续了不短的时间,亿邦动力网在付款处等待了一会,发现很多顾客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不止如此,由于无法准确识别用户任意动作带来的商品流动,公布了近1年的Amazon Go仍只敢面向内部员工;居然之家EATBOX也被爆出现了无法付款的情况;缤果盒子最多一次识别五个商品,识别过程中对商品的摆放还有严格的要求……尚不成熟的技术似乎成了影响无人便利店体验的重要问题。

2、运维中的意外

一个月前,上海杨浦区欧尚广场的缤果盒子被迫停业,原因是里面的很多食品都被“热”化了。据介绍,盒子中的温度过高,是因为人流过大,经常开关门,加上该盒子所处位置无遮罩,日晒过强因此便导致了室温过高,这个意外被官方定义为极端情况的测试。

“如果按照类型来看,有人店、无人店都是一种便利店产品。产品的设计、生产、测试都需要长期的打磨。”一位自动售货行业从业者表示,无人便利店行业还处于初期阶段,各个品牌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很难提前避险,只能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3、进场政策不明确

高温问题刚刚解决,欧尚门口的缤果盒子就又遇到了问题——城管的调查取证,不过这个久经磨难的盒子并没有因此而停业。缤果盒子方面表示,目前,盒子的进场方式没有被认定成为违规,对于无人便利店的定义和规范还在与有关部门持续沟通。

一位便利店高管判断了这种不确定中的潜在风险,“原则上,不论再小的无人便利店,每一家店都需要像传统便利店一样有证照,获得出售食品的资格。在封闭场所投放的规则可能相对宽松,只要和物业达成互利关系即可,但无人店延伸到街边,影响到市容时,可能就会比较难了。”

4、忽略便利店本质

某自动售货品牌高管指出,“有些无人便利店对低成本带来的好处过分放大了,低成本需要低流量支撑只能说明盈利的难度系数减小了。但作为一个便利店,维持运营和做好是存在差别的,就像连锁店那么多,却只有7-11可以做到日销2~3万。最终,不论便利店有人还是无人,判断成功与否仍要PK盈利能力。”

“无人便利店的创业玩家必须要具备完整的零售逻辑,才可能做好。”他认为,无人便利店的本质是零售,并提出了作为零售店达到复制标准的三个要点:

(1)完成成本核算:无人店可以减少前台人工成本,但后台可能需要增加人工,无人技术是也可能会增加损耗,非正常损耗行为的风险需要被合理评估。

(2)熟悉运营规律:无人店所在的位置客流量是否足够,保本点是多少,适合投放的商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3)完善技术体验:基于技术的前台体验流程是否已经完成测试,足够商用。

真正的赛点是什么?

目前,每个企业着眼无人便利店的初衷不同,有企业希望成为技术提供商,如阿里和深兰;有企业希望成为零售渠道,如缤果盒子;也有企业像天虹,希望通过改变终端的成本结构,优化自身业务。但不论初衷如何,对整个零售市场来说,无人商店都是对行业销售形式的一次革新。

某传统便利店高管透露,“目前,传统便利店前后台的人工成本已经达到10%~20%,租金和人工的整体成本每年也在以6%~7%的速度递增,便利店无人化一定是合理的趋势。”他补充道,“无人便利店能覆盖传统超市、便利店去不到的地方,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到消费者身边。不过,从效率和数据获取方面看,如果不能迅速规模化,其价值会大大减少。”

天虹旗下无人便利店Well Go负责人朱燕霞指出,无人便利店比拼的是综合能力。“现阶段大家都在讨论技术,但技术终将成为工具,就像POS机被广泛应用就不再是零售门店的优势了一样。”在她看来,无人便利店的核心是在做零售,需要具备很多核心能力:

(1) 商品运营能力:商品供给、开发以及供应链搭建,能为消费者带来惊喜;

(2) 后端运营能力:有足够的低温、常温配送能力,很好地掌握商品动销率,把握每一种商品的运营效率;

(3) 点位拓展能力:深入了解市场,知道产品适合怎样的商圈,拥有经验丰富的拓展团队;

(4) 技术掌控能力:在符合商业逻辑的基础上,让技术使用更加流畅。

朱燕霞进一步表示,“虽然无人便利店的店面很小,只有十几平米,但其实,顾客一进门就能判断出你到底是不是专业,到底能不能满足我的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不过,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行业还在起步阶段,并不会迅速迎来激烈的竞争。

就像缤果盒子所说的,无人便利店综合门槛很高,包括团队的拓展能力,后端供应链的生产能力,后端货品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技术的投入等,属于高起点、高门槛的项目,两三年之内,大家都应该还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