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食盐行业产销状况及增速数据分析

03月20日中国产业信息

【订阅DT电商官方微信“DT电商网”,更多行业数据等着你】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自由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也是较早实行盐业市场化模式运行的国家。

一、美国盐业基本情况

美国的盐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众多的岩盐矿层、湖盐和天然卤水等资源。在美国的东部、中部和北中部,由于当地雨水较多,不适宜日晒盐生产,但富有岩盐矿层和盐丘;在美国的西部,气候干燥,卤水资源丰富,主要为盐湖和干涸盐湖。尽管美国盐资源丰富,但由于需求有限,盐资源得到了有序开发利用,按照以销定产原则组织生产,实现了产销基本保持平衡。

1、制盐业发展历程

美国近代盐业经济始于18世纪末,制盐的集团化生产始于19世纪80年代。制盐业在美国的发展,如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为用盐自给自足而作的努力;②通过深钻方式探寻岩盐;③运用科学方法,发展以盐为基础的大规模化学工业。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在美国的大西洋沿岸曾出现过一次狂热的产盐尝试,其方式是利用太阳能蒸发咸水湖中的海水(或在铸铁锅中将海水熬浓)。到独立战争结束之际,因生产成本较高,制盐企业普遍效益不佳,无力同从英国本土或从西印度地区的进口盐竞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半期。

当时,食盐被认为是证明联邦政府介入各州事务合理性的重要根据,美国把多数产盐地都保留给各州拥有,再由各州将它们租赁给私人制盐商,并征收税收。同时,对外国投资本土盐业有所控制。

美国制盐的集团化生产始于19世纪80年代早期,当时通过深度钻探方式发现了丰富的盐矿资源。随着盐矿资源的发掘,真空制盐技术的发展,美国盐的产量大幅增加,并逐步成为世界盐的主要生产国,盐产量长期占据世界第一,直到2005年,中国盐产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盐国。

随着美国盐业市场化不断推进和自然竞争结果,目前,美国制盐生产主要由少数几个大型企业集团控制,集团内部产销合一,通过以销定产的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自我调整,美国盐的产销量及价格基本保持了平衡与稳定。

2、盐的用途及消费结构

直到19世纪中期,美国几乎所有生产出来的盐都用于供人们(或某些动物)直接或间接(如肉类加工)食用,工业用途较少。这一局面在英国人造苏打工艺传入美国后发生变化。

该工艺1882年传入美国,1900年该工业就消耗了全美盐产量的一半左右。到1957年,美国近80%的盐产品被氯碱化工业所消耗(多数直接利用卤水)。尽管美国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但随着公路融雪融冰用盐的普及应用,化工用盐比重逐步下降,而融雪融冰用盐则持续增长。

随着美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繁荣,根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美国十分重视盐产品用途的研发,目前盐的用途多达14000多种。根据美国官方统计,美国盐的消费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基本类别:化工用盐、融雪盐、经销商渠道、食品加工用盐、畜牧盐、一般工业用盐、水处理用盐、出口及其它。

①化工用盐:美国化工用盐消费占比约为45%,化工用盐大约91%是液体盐。

②融雪盐:美国是世界上融雪融冰用盐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每年融雪盐的消费量在1000万吨以上,消费量约占30%。美国政府采购量占80%以上。

美国政府相关部门认为只要处理得当,大量使用融雪盐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影响。

主要原因一是美国对融雪盐设有专门的技术标准,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二是融雪盐的使用仅在冬季,经过雨水的冲刷,以及城市完善的排水系统,盐碱化一般不会太严重;三是美国地广人稀,路边土地盐碱化造成的影响不大。

③经销商渠道:经销商渠道销售盐约占10%,该渠道主要分销家庭使用的直接入口食盐、软水用盐及生活用盐等。美国直接入口食盐品种丰富,按照用途、口味、包装、规格、颗粒度和消费**惯等细分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美国根据其国情,食盐分加碘盐和不加碘两种,同时供应市场,由消费者自由选择。

④食品加工用盐:主要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如肉类加工、奶业、罐头、烘焙、谷物加工等,消费量约占5%。

⑤畜牧盐:主要用于畜牧养殖业,消费量约占4%。

⑥一般工业用盐。主要用于纺织印染、金属加工、橡胶、采油、造纸、皮革加工等,消费量约占3%。

⑦水处理用盐:美国水处理用盐消费占比约为1%。主要是美国各级政府用于公共水处理需求较大,约占软水盐销量的70%。其余30%为商业渠道销售。

⑧其它用途及出口约占2%。

二、美国盐业市场流通模式

美国盐业市场流通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寡头垄断、产销合一、以销定产、有序竞争”。具体而言,具有如下特点:

1、经营格局——寡头垄断

美国是盐业流通完全市场化运行的国家。经过市场竞争、兼并重组、优胜劣汰,在市场竞争法则的自然选择下,美国盐业形成了产销合一、寡头垄断的经营格局。

在美国盐的商品化生产初期,盐的生产销售处于相对杂乱无序状态,有关资料显示,1880年全国有268个制盐企业。

1970年,美国形成了50家盐业公司控制着95家盐厂的经营格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不断增加的能源和人工成本,汇率波动导致进口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过度的产能等因素,美国盐业经过新一轮兼并重组,2013年形成了由28个公司控制61家盐场的经营格局。

由此,美国盐的生产和销售呈现两大明显变化。一是产销合一,制盐企业和销售企业联合在一起;二是寡头垄断,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盐的制造和销售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

2013年,美国政府矿产资源统计资料显示,美国共生产盐4010万吨,其中莫顿公司、北美盐业公司、嘉吉公司、岩盐公司等几家大型集团控制着全美约90%以上的盐业市场份额(图4:目前美国盐业公司盐产品产销市场份额情况)。

这些集团公司产销高度一体、经营高度集中,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寡头垄断模式。这些集团都是国际化跨区域、跨产业的公司,盐只是其业务经营的品类之一。

如莫顿国际公司由莫顿盐业公司、加拿大盐业公司和巴哈马盐业公司三部分组成,且已涉足中国食盐市场;嘉吉公司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北美盐业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钾肥、镁肥以及盐产品生产商之一。

2、产销模式——产销合一、以销定产

美国盐的资源十分丰富,但盐的产销量基本保持稳定,近十年来,美国年平均盐产量4380万吨,近两年来受需求下降影响,产量维持在4000万吨左右,没有出现盲目扩大产能、生产过剩、无序竞争现象,其要诀就在于美国盐业市场的寡头垄断、产销合一、以销定产模式。

盐业公司向所属制盐企业下达生产计划,盐业公司一般与用户签订长期合同,根据合同供货数量将生产计划下达给所属制盐企业,有效地杜绝了盲目生产。

3、运行机制——政府监管、行业协调、企业自律

美国未设立专门的盐业法规,也没有管理盐的专门机构,盐产品与其它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竞争的框架内运行,受反垄断法、反倾销法、食品法等法律法规的管制。

政府及美国盐业协会对各种用途盐的技术标准做出规定,各公司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公司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经营规则。

美国盐业协会对促进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盐业协会是一个基于北美地区,致力于倡导盐的诸多益处,特别是为确保冬季道路安全、优良水质和健康营养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

协会成立于1914年,成立之初叫盐生产者协会,1963年改名为盐业协会。目前协会有团体会员37个(团体会员除美国国内相关成员单位外,还包括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等相关国家的单位。中国盐业总公司系该协会的团体会员)。

美国盐业协会代表美国盐行业与政府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协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公共政策、公共关系,代表行业说话,为行业争取合法权益;负责协调会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盐业协会还经常开展食盐知识宣传,盐的生产、使用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组织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为会员提供信息服务。

比如,当前社会存在偏见,有些人认为吃盐有害健康,对盐业市场造成困扰。为此,协会履行“消除不准确的公众认知”职责,通过组织专家研究,客观公正地提供正确信息,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市场销售。美国盐业协会积极发挥作用,补充和完善了美国盐业市场运行机制。

4、销售及物流模式——直销+非直销+第三方物流

美国盐业公司在产品销售上主要有直销和非直销两种模式。工业用盐、融雪盐等大宗用盐均由厂商直接销售给客户;而食用盐一般通过食品公司、经营商、连锁超市、大型购物中心销售给消费者。盐业公司的业务流程和内部机构设置都是围绕市场和用户设立,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

在美国,盐业公司一般采用较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盐产品,仅有个别规模较大的厂商才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美国盐的运输基本都是依靠陆路运输,这也是盐业公司在不断优化运输半径和运输方式中做出的选择。

美国幅员辽阔,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政府禁止汽车远程运输。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快捷畅通而且能够直接到点的近距离汽车运输成为首选。以莫顿盐业公司为例,该公司汽车运输盐的数量已经达到80%,而火车、船只的运输仅分别占15%和5%。

汽车运输中,50公里以内的约30%、150公里以内的约占50%,150公里以上的约占20%。汽车运输中,既有直达用户的,也有运至仓储配送中心的。仓储配送中心一般靠近盐厂,由盐厂将包装好的成品盐运至仓储配送中心,以便用户就近提货或仓储配送中心就近送货。

5、价格机制——市场定价

盐产品的种类和价格完全由盐业公司根据市场形势自主研发、自行定价,不受政府部门干预。但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盐业公司在价格上拥有话语权,盐业协会在盐的价格上不做协调工作,否则将违反《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同时,盐业公司也不得采取低价倾销的行为,否则将会受到严厉的经济制裁。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食盐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由于美国的盐业市场竞争主体较为成熟,各盐业公司之间并没有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行为,形成了大企业主导价格,小企业跟价的定价模式。近年来,美国各种盐的出厂价基本保持稳定,盐业公司也保持了合理的利润空间。

2011-2015年美国盐(HS:250100)进出口分析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

分享到
下一篇
百人讲 先问人后问道 马蹄社 未来电商发现之旅

快快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
将精彩资讯发送给更多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