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行业分析:萨德危机 韩妆市场还好吗?
03月07日DT电商
【订阅DT电商官方微信“DT电商网”,更多行业数据等着你】
2017年2月的最后一天,乐天与韩国政府签订协议,让地“萨德”,几个小时之后,乐天中国官网瘫痪。就在乐天让地萨德事件爆发几天前,韩国主要化妆品企业陆续公开其2016年销售业绩,数据显示,1兆亿(约合人民币60亿) 的品牌和企业不断增加,此前仅有“雪花秀,如今“后”和“悦诗风吟”也相继跨过门槛。
根据韩国官方数据,2016年,中国是韩国化妆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中国大陆及香港合计占其出口总额的67.3%,紧随其后的美国仅有8.3%的份额。中国是韩国化妆品的主要消费市场。
根据数据监测显示,2016年全年,韩国品牌在中国线上B2C市场掘金到手软,几个重点大品类(洁面、面膜、化妆水、乳液、BB霜、唇彩、洗发、沐浴,全文均同)销售额合计占比11.2%,在本土产品市场份额占据5成以上的大背景下,韩国化妆品逐渐开始蚕食欧美品牌的线上份额,重点品类线上销售额占比不断走高。特别是在BB霜、面膜等品类上表现尤为突出。进入2017年1月份,韩国化妆品在一些品类上的表现更是突飞猛进。
在《说了高端化是美妆趋势,这也来得忒快了吧!》一文中显示,进入2017年1月份,线上BB霜市场Top10品牌及其单品已经被韩国甚至韩国中高端品牌占据近半,消费者对韩国BB霜产品的需求及喜爱不言而喻,甚至愿意为韩国高端产品无条件买单。而这种情况远远不止于BB霜这一品类。
这直接推动的便是整个韩国化妆品线上销售额的集体上涨。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从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1月份,韩国化妆品的销售额几乎普遍抬头,这与韩国品牌特别是一些高端品牌持续不断涌入中国线上市场开店有着很大关系,而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中国美妆消费者愿意为韩国品牌入驻中国电商买单。
近年来,韩国化妆品品牌的成功在业界家喻户晓,韩国品牌的研发及运营模式也成为本土企业效仿的主要对象,一些本土品牌甚至由此获得了喜人的成功,只不过大部分的成绩仍然掌握在韩国品牌手中。如果国人不再购买韩国化妆品,同时本土企业继续学习韩国品牌长处的话,韩系产品被挤出局只是时间问题,并且似乎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中国化妆品市场原本竞争激烈,品牌消亡如家常便饭,而线上市场也已经进入了成熟期,消费者理性而善变,在选择上更为挑剔却更加愿意大胆尝鲜,再加上“爱国”的终极情怀,谁说这不会成为国产化妆品的翻身契机呢?在包括天猫、京东、聚美、小红书等在内的各大小电商先后下架韩国乐天店铺、产品的过程中,专注化妆品分享的小红书就明确态度:将为消费者推荐优质国货!
面对当前国人对韩国商品的抵制,韩国化妆品是否会沦为乐天事件的陪葬品,“1兆亿俱乐部”的狂欢是否终成电光火石般的过眼云烟?
图片及相关信息源自星图数据
来源:DT电商